想像力的匱乏《外套》
10月
03
2011
外套(國際共同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2次瀏覽

演出:國際共同劇場

時間:2011/10/01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文字 謝東寧

文化創意產業這個買辦的興起,對表演團體最大的影響之一,大概就是文宣口味的越來越重:一生不能錯過、挑戰人類觀賞極限、史上最經典、最受歡迎、演出最長紀錄……。可惜觀眾這塊餅(和荷包)並沒有擴大,劇場又不是民生必需品,上了幾次當之後,只會讓人對於這些聳動的宣傳(劇場),越來越無動於衷。

對於所謂跨國合作演出的文宣也是,筆者必須承認,會進劇場看《外套》這齣戲,完全是看了DM上的「台俄跨界劇場」、「烏克蘭國家最佳劇場導演獎」、「俄國大文豪果戈里」、「國際共同劇場」。 但是走出劇場,空虛疲憊的失落感,心想「越來越無動於衷」的項目,可能又要再添一筆。

《外套》以肢體與說書,並配合影像的形式進行,由曲藝王子林文彬扮演說書人,畢業於巴黎賈克樂寇戲劇學校,及倫敦國際表演藝術學校的何艾橙,扮演戲中主角,配合一組京劇鑼鼓點樂師,及一大片背景投影幕,加上簡單的大桌子、大外套、椅子,構成相當意象式的舞台。

開場說書人以中國曲藝的方式,巨細靡遺地,介紹故事發生的背景時空──十九世紀俄國聖彼得堡,及任職最基層公務員,主角阿卡基型態樣貌。但是,當扮演阿卡基的演員一穿上外套出現,卻展現與剛剛敘述完全不一樣的人物。

先不提細節的微禿、醜陋、窮苦……等外貌的不符,連最重要的,在寒冷潮濕的地方,嚴峻的官僚體系中,最基層的窮苦公務員之身體質感,也完全沒有被建立。倒是只看到演員「何艾橙」的肢體,不斷地在那輕盈地跳舞,並貫穿全部劇情,這也是本劇最大問題之一,看不到角色,只有演員自己。

再來是符號的凌亂應用。背景幕投上的是,寫實的俄國城市,述說故事的是中國鑼鼓點的節奏,與曲藝說唱的形式,而演員的身體則是明顯的現代台灣,這種各走各的混搭風格,到底對於文本的詮釋有何關連?當然,可以看出創作者意圖嘗試的中、台、俄跨文化實驗,但紛亂的符碼,喪失了文本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主軸,導演連最基本的風格協調工作,都告失敗。

然後是更嚴重的想像力的匱乏,當故事說到什麼,影像就出現什麼,時而說書人,還會更仔細描述細節。演員的舞台動作,也大致是這個邏輯,故事說什麼、她做什麼;結果其實說書人一角,其實已經獨力把故事全都說完。導演的這般安排,造成不如直接去讀這短篇小說,至少其(藝術)最珍貴的想像力,恐怕比這齣戲的表現,來得更多。

當然,實驗絕對允許失敗,一齣戲的價值不只是「好看」而已,但是當看到劇中高級官員的宴會一幕,端出的竟然是威士忌(不是伏特加?),和台灣瓶裝礦泉水(連標籤都在),實在對導演低估觀眾智慧、高估劇評人耐性的態度,感到驚呀!

《外套》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三聯劇》有著十分出色的製作群,而擔任演出的歌手也均在水準之上,幾位主角們都展現了極高的水準與實力。有這些認真、優秀的歌手一次次在歌劇演出中盡心盡力,相信能讓台灣的歌劇演出水準日漸提升。(武文堯)
7月
24
2017
或許就是因為一種追求「標準」答案的精神,使整體演出給人一種國際「標準套餐」的索然無味。……就好像連刀叉如何使都唯恐有誤地教給我們的標準套餐。(林乃文)
10月
03
2011
《外套》絕對是一個好看的演出,但同時,我們這個世界,也就剛好是不缺所謂「好看的演出」。我們所缺乏的,正是藝術家可以揭露給我們的,也就是一種:或許已然存在,但尚未被表達的,世界觀。(雷煦光)
10月
01
2011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