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境之南‧太陽之東——陳含章的音樂旅程《Jazz Night:Saxophone 林奕銘 x Piano 陳含章》
7月
21
2024
Jazz Night:Saxophone 林奕銘 x Piano 陳含章(陳含章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0次瀏覽

文 孫秀蕙(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過去一年多以來,旅美爵士鋼琴家陳含章的生活起了很大的變化。她從紐約州北部搬到德州最南邊,落腳於德州農工大學的金斯維爾(Kingsville)校區,擔任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金斯維爾很靠近墨西哥邊界,而距離不遠的聖體城(Corpus Christi),每年都會舉辦一個紐奧良狂歡節(Mardi Gras)遊行,陳含章會帶著她的學生樂團去海邊表演。

我問她,在音樂方面,過去一年來達成了什麼目標?還想繼續追求什麼?她說,身為音樂教育者,主要的成果是在帶大樂團方面的經驗培養。尤其是因為她帶的是初級的學生,需要先做好基本功的訓練、對風格有所理解、注意和聲間的平衡、運舌、重音、力度也都需要調整。

陳含章在就讀紐約州伊斯曼音樂學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時就受過大樂團指揮的訓練。搬到德州工作之後,她的課程準備、帶領學生演練,再加上當地風土文化的耳濡目染,都影響了這位年輕的鋼琴家於暑期回臺時,在音樂會中的選曲。

舉例而言,陳含章偕同蘇聖育(薩克斯風)、劉育嘉(貝斯)、林俊宏(鼓)組成了四重奏,於六月三十日在臺北藍調(Blue Note)演出──《陳含章爵士四重奏》,一開場的“Exactly Like You”就是紐奧良迪克西蘭(Dixieland)風格的樂團經常演奏的曲子,活力充沛且饒富搖擺風情。樂手即興時還很幽默地演奏了“Take the A Train”以及“A Girl from Ipanema”等本地樂迷更熟悉的旋律。其實這首標準曲在臺灣不常被演奏,但陳含章在南德州卻經常有機會演,主因是當地受到紐奧良音樂的影響。

如“Stardust”,這是流行音樂作曲家霍奇.卡麥可(Hoagy Carmichael)的名曲,陳含章在金斯維爾曾經聽過墨西哥民族音樂(Mariachi)風格的演奏版。她的詮釋策略則是回歸到原曲的抒情風,透過薩克斯風、鋼琴與貝斯輪流即興,將音樂鋪陳得浪漫抒情,而鼓手林俊宏的表現也相當稱職,滑順的節奏毫不含糊,有如行雲流水般順暢。陳含章也選了一首典型的紐奧良行進樂團(marching band)曲風的“Bill Bailey, Won't You Please Come Home?”在她的帶領下,樂手們合力將音樂演奏得精神抖擻、鏗鏘有力,一如她在南德州所帶領的行進樂團。


Jazz Night:Saxophone 林奕銘 x Piano 陳含章(陳含章提供)

七月十二日晚上在臺北Pure Wine舉行的《Jazz Night:Saxophone 林奕銘 x Piano 陳含章》,則是一場強調緊密互動及對話的小編制演出。在這之前,我已經看過好幾回薩克斯風手林奕銘的演出,他對於音樂執著認真的態度令人感動。這一晚的演出是林奕銘首次與陳含章首次合作,以流行於1930年代的“East of the Sun”開場,抒情、優美的次中音薩克斯風音色搭配綿延不絕的鋼琴solo,彷彿是夏日涼風徐徐吹來,讓熱氣蒸騰的臺北盆地瞬間降溫。

接下來演奏的“π”是陳含章的原創曲,啟發她創作靈感的是維也納表現主義樂派大師阿諾.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陳含章試著以圓周率的數字來進行七音音列的創作,同時音樂也帶著法國印象派的影響。先前在臺北藍調以四重奏編制演這首曲子時,陳含章曾經解釋過,“π”混合了西班牙舞曲薩拉邦德的緩慢三拍,以及波麗露舞曲。薩拉邦德舞曲曾盛行於西班牙殖民南美洲時,因此影響了墨西哥的音樂,地緣關係再影響了南德州的音樂。

“π”聽起來有一種沉浸於夜晚氣氛的感受。在Pure Wine的小空間裡聽演奏,抒情的高音薩克斯風旋律搭配複雜的鋼琴和聲配置(voicing),我感受到的是受到荀白克影響的迂迴,是帶著思考深度的創作。

上半場最精彩的是陳含章的另一首創作“The Mirror Game”;輕快的搖擺節奏中帶出色彩豐富的鋼琴獨奏。或許始終期許自己可以不斷接受挑戰並超越自己吧?陳含章在進行即興演奏時總是全力灌注熱情,她的彈奏速度不但驚人,甚至還激昂地透過鍵盤畫出恢弘的音樂風景,令人驚艷。

下半場兩人首先演奏的是流行曲“Stella by Starlight”,原本是1944年的《不速之客》(The Uninvited)電影插曲,1950年代以後曾被現代爵士樂手廣泛地詮釋。林奕銘精彩的薩克斯風獨奏不在話下,而陳含章的鋼琴伴奏也賦予曲調更多聆聽上的趣味。接下來演奏的是林奕銘的原創曲“It’s Supposed to be Five”,細膩的旋律鋪陳反映出創作者的幽微心境,和接下來的另一首原創“Dreamer”都是很美的曲子,陳含章波濤洶湧的獨奏也是聆聽亮點。

“Heartsong”是鋼琴名家佛萊德.赫許(Fred Hersch)的創作,是一首飛揚向上,意志高昂的曲子,鋼琴旋律識別度特別清晰,包含許多大跨度的音符,考驗著琴手的功力。透過兩人的通力合作,將原曲鼓舞人心的主題表現得到位,這首曲子也是下半場演出的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陳含章在安可曲“Days of Wines and Roses”中嘗試演奏了幾段不常見的大跨步(stride)的樂曲。在演出結束之後,我笑著跟她說,上一回聽stride風格的現場演奏已經是1990年代的事情了!那時候爵士歌手黛安娜.克瑞兒(Diana Krall)來臺北演出,就曾經演過這種走紅於1930年代的老派鋼琴音樂。

搬到國境之南的陳含章是這樣告訴我的:「我學會了用一個謙卑,開闊的心去看不同地方的爵士樂。美國不是只有那些大城市才有爵士樂的存在。」對陳含章而言,作為文化融爐的南德州非但不是邊陲,美國的爵士樂、墨西哥民族樂以及紐奧良音樂,反而進一步滋養了她的創作之旅,一如“East of the Sun”(〈太陽之東〉)原曲所唱的:

太陽之東,月亮之西

我們將建造一個愛的夢想屋,親愛的

白天靠近太陽

夜晚靠近月亮

勇於打破藩籬,在即興演奏及創作的路上,巧妙地跨越了不同風格,陳含章正在打造一個音樂的夢想屋。

《Jazz Night:Saxophone 林奕銘 x Piano 陳含章》

演出|薩克斯風:林奕銘、鋼琴:陳含章
時間|2024/07/12 19:00
地點|Pure Wine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