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近青天的儀式《郡馬斬子》
3月
11
2023
郡馬斬子(蔡佩伶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86次瀏覽

文 蔡佩伶(社會人士)


儘管有定本細琢的劇場歌仔戲存在,那些矗立在廟埕街口的民戲戲棚,依然生猛奔放值得矚目,那些演出為請主讚頌神恩。在民戲現場,我們可以察覺到,扮仙、日戲和夜戲這些結構,其實反映出慶典儀式與常民娛樂的有機結合。

民戲演出象徵廟方對「香火鼎盛」的追尋,藉民戲的號召力吸引信眾與戲迷投入慶典共襄盛舉。觀眾、戲班、請主與廟方編織起民戲存在的意義之網,由此,鬥鬧熱的群眾成就嘉年華場景,連台民戲在廟口這個「異質」演出場域華麗展開。

《郡馬斬子》以活戲形式演出。活戲由講戲先生概分幕表情節、分派角色,演員依劇情、個人舞台經驗隨機變通,擁有極大的詮釋自由。臨場反應碰撞出無限的排列組合。正因如此,活戲才可能在歌仔戲有形的腳步手路規範中,形成充滿驚喜、無法複製的演出。

演出形式讓《郡馬斬子》長出非典型公堂戲的樣貌。劇情藉著權貴犯案,討論公義問題。雖保有升堂辦案橋段,但劇中交叉使用情節驅動和角色驅動推進劇情,對犯案過程著墨不多。反而有四分之一以上篇幅刻畫主要角色的形象。以主要反派郡馬之子太保為例,肢體自然流動,帶有類似三花的喜感,其浪蕩特質建立在自恃權貴而多次調戲民女,為達調戲目的不惜殺人嫁禍的行為軌跡。這樣強調角色細節的呈現方式,跳脫公堂戲圍繞著犯案/衝突、破案/揭曉、判案/解決三者迂迴前進的套路。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郡馬斬子》

演出|陳美雲歌劇團
時間|2023/02/23 15:00
地點|台北市中庄仔福德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