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劇場的扮裝人生《你從不知道我想做的不只是芭比女孩》
10月
21
2011
你從不知道我想做的不只是芭比女孩(劇織造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54次瀏覽
謝東寧

反串扮裝秀的高潮莫過於在,出現在觀眾眼前的,理想化、甚至是刻意誇張凸顯,其欲扮裝性別特徵之演員的虛構身體與動作;而在此刻同時重疊存在於觀眾心理的,卻是一個反向的演員真實性別身體,這種「戲劇性」的跨越性別身體展現,同時也是一種邊緣性的「抵抗」(resistance),抵抗的對象是社會主流體系所認定的「性別觀念」。

所以當紅綾金粉劇團的新作《你從不知道我想做的不只是芭比女孩》,一開場兩個不同類型(火辣豔麗vs.可愛鄰家)的裝扮天后出現,現場的狂歡氣氛立刻被點燃,此時出現了一個主持人,宣佈演出中可以盡情拍照,還開放觀眾先上台與演員合照,演出尚未開始,劇場所謂「舞台」與「觀眾」的界線便被抹去。甚至在兩個演員分別秀完一段歌舞之後,觀眾還可以上台以貼紙投票,選出自己喜愛的扮裝天后,讓原本只是美術展場的南海藝廊二樓,此刻也魔術般變身劇場?或者是秀場?

而原本以為只是華麗扮裝秀的演出,在演員美艷歌舞及嬌嗔的插科打諢中,預告此次演出不同以往,將完全「赤裸裸」之後,接著扮裝秀界美麗天后林藍斯的一段獨腳戲,在巧妙的劇情鋪陳下,演員竟突然拿下豔麗的假髮,不怕醜地露出半禿的頭額,此時歡樂逗趣的氣氛也突然一轉,場上充滿張力搬演著的,是他與父親相處不易的感人成長記憶;而跟著上演的,是另一個演員大炳,關於他小時候父親的家庭暴力故事,演出到了此刻,由歡樂的「秀場」急轉進入了情感的「劇場」。

接下來的幾個橋段,演員回到男兒身裝扮,以真心話大考驗、兒歌記憶、環遊世界、探戈舞蹈教學、上班族宅男……等場景設計,述說著兩位演員真實的邊緣人生故事。場次之間,則以牆上投影影片連接,包括了街頭訪問紀錄、真實演員生活及夢幻裝扮樂園影片。而最後兩個人重回扮裝,以「她」們近二十年的扮裝情誼故事為主,並演唱自行譜曲填詞的歌曲作為結束,如此種種交織成一場誠懇細膩,並充滿感情的扮裝皇后之真實世界。

而這場結合扮裝秀、影像、音樂與戲劇的演出,首先展現了導演對於劇場觀念的靈活運用,及演員們豐富的演出經驗、和大膽揭露自我的勇氣。更重要的是其講述的內容,打開了主流價值觀所拘束的真實人性,關於性別認定、家庭社會暴力、逝去的青春、毒品的誘惑、企業體制的壓力、愛人、被愛和自愛……,這許多社會邊緣角色們的慾望缺口,其實也是台下看似比較正常觀眾的共同遺憾。真實誠懇的扮裝天后,透過了這場身體跨越的抵抗,也為我們帶來更有想像、更平等、更多元豐富的彩虹世界。

《你從不知道我想做的不只是芭比女孩》

演出|紅綾金粉劇團
時間|2011/10/19 20:00
地點|台北市南海藝廊2F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個將同志教育編入教材的時間點作這個戲,且以《你從不知道我想做的不只是芭比女孩》作為劇名,其實與《娘娘鎗末日大團結》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其力道更為強烈,因為那是兩個活生生、活生生的故事。(張輯米)
10月
21
2011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