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反饋,在地情感《海港山城藝術季》
7月
23
2015
海港山城藝術季/遺棄之時(三缺一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37次瀏覽
黃佩蔚(專案評論人)

進到基隆,徒步經過舊區,轉入南榮路,機車用品店旁,通過狹窄的階梯,來到魏齒科二樓。診間樣貌不再,只剩泛黃白牆,60年代式樣的小廚房裡,些有剝落,仍見等級的磁磚樣式,暗示主人家的生活品味。沿著紅色膠面鐵欄杆的磨石子樓梯上三樓,是辦公室跟接待間,幾乎頂天的木雕、大氣木桌、牆上字畫跟可供會客的空間,以前應該有個茶几。隔著一方和室,後面或許是廚房跟餐廳。四樓空蕩的起居室,只剩下量身訂做拆不了的牆櫃,沿著充滿磨痕的貼皮地板,進到主臥室,巴洛克式銅色木刻鑲嵌的三面落地長鏡、整片牆衣櫃,還有女主人的梳妝台。眼前的一切,彷彿進入停滯了的時空,可以遙想一方仕紳的曾經風華。

英文主題The Story of Keelung,比中文「海港山城藝術季」更近題旨,然而,是基隆的故事?這個空間的故事?還是基隆人說的故事?三個作品,分立了三種姿態。在地劇團影劇坊《模糊的基隆》,在頂樓硬生生嵌入的鏡框舞台中,用盡絢麗燈光及煙霧,搬演一場名為自我與愛情的玫瑰瞳鈴眼。除了在地劇團在地人的既定事實外,作品裡的「基隆」真的很模糊。

兼任編導演的陶維均《二手》,與演員吳立翔共同演出。使用三樓空間及在這棟樓中可尋得的生活物品,建構物件劇場,以一張舊病床為舞台,在辦公區、書法字畫、褪色水彩風景畫間,演員遊走其中,或持或演。空間與物件使用,小有趣味,但缺乏對應身體質感及有效執行,以致童趣有餘,結構鬆散。而一個到基隆教書的老師,說了一個隨處可見的校園霸凌事件,與「基隆」二字,連結牽強。

唯一碰觸到位的,大概只有余彥芳《遺棄之時》,也是唯一的基隆南榮路73號限定款。一進入三樓,觀眾先透過與牆上貼鏡形成反射的投影影像,進入攝影師陳藝堂眼中的基隆,日時偏光異色,夜裡光彩奪目。接著,觀眾被帶入主臥室,站在漏水天花板下的黑衣女子,偌大的空間中,攣縮在沒有被畫出來的真空結界裡,呼吸困難,那一灘水,如深海,讓她始終浮沈。從滿出來的衣櫃裡,跌出另一個女子,她打開另一個滿滿的衣櫃,翻尋,換裝,在三面鏡前,搖曳擺姿。出了臥室,她們開始說話,時間像是回到搬家前的最後一天,有時百無聊賴有時晦澀囈語,最後,她開了門,街光透了進來,她們一前一後的進去(離開),再也沒有回來,只留下一整間未理的衣物,被遺棄的時間。

如果《模》跟《二》是跑錯教室的小學生跟到此一遊的觀光客,那《遺》則是有所企圖深刻入裡的long stay,以一個外者視角及真實駐地創作,編舞家將自己融入停滯了的時空,用蹲踞的謙姿,輕敲時間的牆縫,讓期間限地的故事自然流瀉而出。與其說是編舞創作,更像是田野採集的告白行動。即便沒有家屋主人的感動,觀者也能與之同行,共同渡過一葉時間的舟。情感二字,經過時間推移,舉重若輕。

然而,空間調度、動線引導,卻成了《遺》最大的遺憾。陳藝堂的影像作品,被縮限在樓梯口的角落,必須經過工作人員的提醒才得以見,全篇最具強度的視覺意象,屈居邊緣,而不與舞作對話,已著實可惜,如同校外教學般的集體觀賞,更令人不知該說食之無味還是棄之可惜。影像未完,觀眾被工作人員打回現實,全體起立,帶隊進入隔壁主臥室,繼而再帶隊回起居室。專人引導,固然貼心,卻致使觀者不斷出入於作品內外,感官錯亂,情感斷裂。

除了三段作品各自與題旨的落差及執行失準,彼此之間關係薄弱,則是另一層斷裂。不免令人疑問,名列主辦的三缺一劇團,究竟居於何處,共同創作者?策展方?或單純場地及資源提供者?不同出發點,將指向不同的策略思考,以結果來看,後者可能居多。而就整個藝術季而言,從作品到執行的多重切割,使得原本應該美好的初衷及概念,僅能成為不成串的破碎亮片,未竟其功。

成立超過十年的三缺一劇團,初期以單一作品創作出發,爾後逐漸走向長期計畫性思考,從2011開始的lab實驗室,到延續而行的「土地計劃」,皆有所成。三年前,因文化部媒合駐點計畫,進駐基隆,執行藝術推廣,與其說是進駐,「回鄉」,可能是更貼切的詞彙,因為劇團藝術總監魏雋展,就是基隆人,屬地情感,自然根深,「海港山城藝術季」或可視為其三年進駐的階段性呈現。

如果純粹就現階段結果來看,實有未殆之處,但對於一個新手上路的藝術節策劃而言,定論尚且過早,僅僅三年進駐,最多只能是初墾起步,從單純場地及資源提供者出發,而循序漸進,未有不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氣味,「海港山城藝術季」的輪廓未顯,即便諸多未竟,仍不掩未來持續發展的想像空間,如果不走向諸多小戲節那般,複製、精緻、近乎雅痞的城市姿態,那麼一個屬於基隆的藝術季應該是什麼樣子呢?此時能說的是,未完待續。

《海港山城藝術季》

演出|三缺一劇團
時間|2017/07/18 13:00
地點|基隆市南榮路73號魏齒科舊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場地匱乏、資源拮据的情況下,三缺一劇團用一棟老屋製造了一則小小奇蹟。基隆市文化局倘若能夠積極改善轄內專業劇場設備、挹注更多資源給藝文工作者,才可能成就讓基隆人引以為傲的「海港山城藝術季」。(鴻鴻)
7月
20
2015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