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家庭戰場《小人Parents》
11月
30
2017
小人Parents(魔梯形體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07次瀏覽
方姿懿(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

走進劇場,有觀眾帶著小小孩子來看戲,舞台上樂手在一旁正演奏著幼兒尺寸的樂器,如更衣間般的層層背幕,不同形狀的粉色系大型積木,是個溫馨可愛的空間。但我想照顧過嬰幼兒的父母們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男女演員上場,臉上都畫著如熊貓般的黑眼圈,身上穿著的寬鬆衣服因凌而顯得邋遢。故事從兩人隨時隨地都能睡著,卻又不得不因為一個寶寶哭聲或是一個動靜而驚醒開始。在睡和醒之間反覆了好幾次,這樣的生活片段,作為觀眾看著舞台上的演員呈現很好笑,但實際經歷過的父母們就能夠明白箇中痛苦。接下來的片段皆是如此,因為以小丑默劇形式演出,誇張的肢體動作搭配父母們都能夠心領神會的動作意涵:當奶量抵達人生巔峰,便拿著擠奶器四處噴灑;雙手摸著胸部,再捏著空氣,表示已經無奶可擠的兩人哀嚎;綠色稠狀物我將之詮釋為全身都是奶、屎、淚水、汗水和鼻涕的混合體。看演出時是笑著,但回想起真實人生的這段過程,心裡仍是酸酸的。這是整齣戲的前半段。

父母有個招牌動作:兩人互相拍掌,握對方的手臂,拳碰拳,抖動指頭揮過眼前,配合著固定的音樂旋律。每當兩人共同達成一個協定,或是在一團混亂後必須重振起鼓,就會出現招牌動作。舞台上並沒有真正需要被照顧的「小人」出現,而是透過男女演員演繹父母如何照顧剛出生嬰孩的慌亂過程,其中穿插著很多時刻,甚至可說是時時刻刻,不只是必須照顧小孩的行為具體呈現在舞台上,父母雙方經常是高張力的這層關係也隨著兩位演員的互動顯現。其中,有段真的如拳擊選手的動作出現:媽媽坐在積木上,起身準備攻擊卻面向爸爸,爸爸還將媽媽調整了方向,她才向前揮拳,隨後兩人陰錯陽差地打了起來。因為沒有語言,為何父母會將矛頭對準對方就不是重點,重點是招牌動作總是能讓雙方重新開始。

故事將父母生活務實操勞的層面帶向幻想:他們開始吃起奶嘴、在舞台上丟著那些積木堆成城堡、從雙足行走的生物退化成爬蟲類、兩人開始抖動著雙手眼睛迷茫一起變老。最終,實體的「小人」出現了,一個會發光的嬰兒,被放在積木疊成的高處,兩人看著,從神情中彷彿讚嘆著。從《小人Parents》的結尾,覺得雖然照顧新生命經常是手忙腳亂無法停歇而苦不堪言,卻仍然因著新生兒到來而感到滿心喜悅充滿希望。或許這就是創作著們的真實感受,或是欲帶給觀眾的美意吧!

當「小人」誕生的那一刻起,家就成了戰場,表面上充斥著溫馨可愛的育嬰用品,顏色總是粉紅、粉黃、粉藍,但掩蓋不住父母的黑眼圈,也無法避免很多時候戰火總是一觸即發。這確實是一齣適合以默劇呈現的作品,這段初為父母的階段只能意會難以言傳。

《小人Parents》

演出|魔梯形體劇場 Multi-X Theatre Company
時間|2017/10/15 10:30
地點|台北納豆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