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熱情,依舊舞蹈─第三屆非關舞蹈藝術節《心動時刻》
4月
29
2013
非關舞蹈藝術節(8213肢體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90次瀏覽

演出:8213 肢體舞蹈劇場

時間:2013/04/27 14: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文  謝東寧(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一個節目中有六段獨舞、共演出六個場次,這樣的演出活動是否可以將之稱為「藝術節」?不過,我們可以暫時先將這個問題放到一邊,因為日前由8213 肢體舞蹈劇場主辦,在牯嶺街小劇場演出的第三屆非關舞蹈藝術節《心動時刻》,還有更需要討論的議題,藝術節策展人所提出的「非關舞蹈」Not Dance,到底是什麼?

話說文學藝術的不斷革命論,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總是有後來者針對前人作品的形式觀念,進行溫和的懷疑,或者激進的推翻;這一方面是時空位置的轉變,舊形式無法負荷新事實,另方面則是西方思辯的傳統,經過質疑、思考與行動,讓新作品產生的新結果,能夠更接近我們生存的真實面貌。舞蹈何嘗不是?翻開舞蹈史上所記載的重要編舞家,哪一個不是對前朝的舞蹈觀念技法或內容,因有所質疑、不滿而開創出新的天空。那麼,回到非關舞蹈藝術節Not Dance,這個藝術節到底要Not(非關)什麼樣的Dance(舞蹈)呢?

上半場有四個作品,首先登場是楊琇如的《迷霧》,舞者在黑色舞台上的一方白色地板,在幽暗的燈光氛圍中,運用大量地板動作,並利用左舞台的窗門,當成心靈開闔的象徵,她打開這扇大門,取出一件衣裳,穿上它並與之共舞,然後又將衣裳脫下與之產生情感的聯繫,最後舞者走向開著縫隙並透出光亮的窗,朝向「外面」那廣闊未知的世界望去來做結束。

第二支獨舞是朱星朗的《萱憂》,舞者以女裝出場,經由簡單話語與背景的粵語對話錄音,表現一位老奶奶對於戰爭逃難時的記憶與遺忘,她並不斷質問「我是誰」?接著舞者褪去旗袍與首飾,以男性大片露出的身體,來回應老奶奶的記憶,在此性別界線恍惚,一如那遙遠不堪的過去,腦袋想遺忘的,身體卻記起來了,奶奶不想回憶的,孫子(或兒子?)卻找到了,筆者認為到此,這支作品是整個演出最接近Not Dance概念,將身體議題成為舞蹈非動作的可能性,但很可惜,最後編舞者還是回到舞蹈作為結束。

兆欣的《驚夢》以現代都會男兒身打扮,唱演了一段牡丹亭的《驚夢》,這個以少女懷春的情慾,挑撥性別、古今、形式界線的表演,卻未做進一步發展。來自香港編舞家王廷琳的《心‧動》,在舞台上宣揚舞蹈與愛,帶領觀眾跟著舞動,邀請觀眾上台共舞,並且自己也跳了幾段,最後宣布自己即將在香港舉行的婚禮,邀請觀眾參加,也將另一位新郎也請上舞台。

下半場來自義大利舞者Mauro Sacchi的《home, coming》,凌亂地發展了幾段與物件相關的舞,球鞋、紅蕃茄、麵包、刀子與桌子,雖然語焉不詳但舞蹈動作卻是全場最自然不刻意的。詹天甄的《超惱人3—聲體色影CHAN》,將剛剛中場休息在外面發糖果,拿到特殊糖果的觀眾(被拍照)請了上台,他們被繫上理髮白布袍任意坐在台上,舞者以這群人為布景起舞,天上還掉下彩色小球,以及將自己身體塗抹顏料後,與舞台上的觀眾身體接觸共舞,稍微有點行動藝術的味道。

於是以上的六個作品,幾乎都沒有Not Dance,不敢挑戰原有的舞蹈形式,並相當程度都依賴著它(《驚夢》亦依賴著原有形式),所以進行了三屆的「非關舞蹈」Not Dance,光憑滿腔熱情,但至今找不出精神、缺乏論述,名詞淪為裝飾,內容毫無頭緒,策展人也只能在節目單上,以「多元、豐富、又有內涵」這種空洞的話語曚混。最後,還是要勉勵辛勤的非關舞蹈創作團隊,問自己到底是不是真心想要Not Dance,確定的話就真的要試著完全放下,因為不「破」又怎能「立」呢?

《心動時刻》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六支作品各自觸及了情愛、離散、記憶、藝術傳統、情慾、心靈,或政治等不同的心動環結,或完整,或隱晦不清,但透過表演者自身的感性共享,都具有渲染觀看或「to be loved/affected」的能量。(李時雍)
5月
06
2013
整體來說,此次呈現的六個作品皆能切合主題「心動時刻」且情感真誠不造作。六個作品各具形式,打破戲劇與舞蹈、觀者與表演者之間的囿限,體現演出團隊欲求「跨界創作」的理念。(林卓儀)
5月
01
2013
更重要的,透過空間變體來架構議題時空的同時,TAI身體劇場也以舞蹈肢體加以回應從日治以來不同殖民政體如何改變原住民族的(勞動)身體,更形辯證。
11月
23
2023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在《波》的身體動態上,除保有雲門既有的太極導引骨盆啟動、武術內功的下盤穩固,亦加入了popping、機械舞等街舞的元素,整體動作姿態更為快速、流變,線條更加綿長,沒有收束的動作。
11月
13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10月
31
2023
《波》是一種超現實的顯現,還是拉近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無限的一釐米,創作者恐怕必須給我們一個結論,若否,我們與數位肉身的距離,便是永遠的九分之十,屬於這個時代難解的阿基里斯悖論也未可知。
10月
27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