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記憶中那段空白《夏日微涼夜話3—Stop!巴士》
8月
21
2015
Stop!巴士(曉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15次瀏覽
鄭開譯(傳統戲劇編寫工作者)

我有追著同劇團、同系列戲碼的習慣,因此當我在臺北藝術節的宣傳上,看到這齣戲時,馬上搶票卻早已銷售一空,最後好不容易求到票,事後詢問原由,才知本次演出因為是在公車上,所以座位較少,縱使共十二場演出也供不應求。短短的詢問已勾起我莫大興趣,跟之前兩部《夏日微涼夜話》不同,曉劇場選擇了一種特殊的舞臺呈現方式,對我來說是相當特殊的經驗。

其實舞臺不只是公車上,還包括了每次公車「靠站」時,所有旅客(觀眾)下車的地點,又因為本次演出加入了與觀眾互動的解謎元素,讓公車本身兼具演出場地、密室、觀眾席以及連接各處「舞臺」的功能,算是非常有趣的嘗試,而在統合這些元素的大前提下,要如何保持住夜話的旨趣(也就是說鬼故事的氛圍)就顯得相當重要,這個部分非常吃演員功力。

大概是選在鬼門開不久觀賞演出之故,使自己在觀賞前已有恐怖氛圍的自我建設,讓我一上車就進入狀況,三位有著特殊化妝、猶如遊魂般的演員,窗面為數眾多的紙人,灑落滿地的紙錢,以及散落車內各處的解謎物件,營造出一種廢墟感,選在公車上演出,更讓人聯想到鬼故事中容易遇到鬼魂的末班車,在開往山上的途中,更增添招陰氣息,於是不敢擅自拿下演出前所發的特製平安符,只聆聽遊魂訴說著記憶中的故事。

與先前的《夏日微涼夜話》略有不同,本次故事選擇題材,偏向「記憶追溯」,而不是單純的百物語式集結,主題集中且明確。百物語重點在於恐懼的堆疊,這次卻選擇摻雜歷史與老一輩的記憶(包括對神風特攻隊的考究),也等同賦予巴士穿越時空的意義,而遊魂本身也被賦予找尋失落記憶的設定,緊扣著本次演出的另一項特色——密室解謎。

這算是我看過較消耗腦力的演出之一,解謎強調的是觀眾間的互助合作,讓觀眾有為了返回現實時空而同舟共濟的感覺,其實也等同於讓觀眾擔任劇情進程的推手,但在演出時間固定的前提下,解謎的速度會是很大的考驗,此時車掌小姐這個角色相當重要,必須在不過度提示、掌控主要解謎段落在演出時間內完成等因素之下,作出適當的處理,這方面表現得可圈可點,予以肯定。

夜話系列進行到第三部作品,講故事的功力已更加純熟,演員對於能量的掌控,也頗具水準,更令人激賞的是肢體展現。其中一段故事提到被拖出窗外的驚險場面,演員為了呈現出這個畫面,在行進的公車中挑戰了攀爬、懸掛等肢體動作,幾乎無一絲慌張,似是早已摸清楚交通工具行進時所產生的慣性力,不只是展現了對自身肢體的掌握,更透露出演員對於自己與舞臺之間的調和,有了相當充分的準備,讓觀眾看了連連驚嘆,而不是擔心演出途中發生意外而波及到自己,這是一種對觀眾負責的心態,更是相當專業的演出。

另一個充分展現肢體的橋段,是關於山中迷霧的故事,不斷重覆的詭異臺詞,如同抓交替般,在大樹前不斷揮手搖擺的身體,弧度大而流暢,形成一種鬼魅才具備的扭曲狀態,演員的聲音卻沒有因為如此劇烈的擺動而露出疲態,也許是農曆七月的民俗氛圍加成,讓整段故事更添詭異,微弱的燭火無風自搖,一直到觀眾重返車上再次啟程,我都不敢再回頭張望。對照影視作品中「鬼怪在還沒出現時最恐怖」的說法,以及本次演出所融合的解謎元素,在這一瞬間,竟有與《七夜怪談》類似的氛圍,而這種利用符號、圖騰勾起觀眾對於所看過鬼怪系列作品的回憶效應,似乎也無形間暗扣本劇的「記憶」主題,這是屬於觀眾的記憶,你的、我的、他的。

途中,我們解開了謎題,找回遊魂失落的記憶,來到最後一站,最後一段故事一如往常,詭異中帶點懷念,甚至治癒,彷彿在告訴遊魂們:該回家了,一切沒事了。這句話似乎也是在對我們這群觀眾說的,選擇的最後演出場所也非常有意思,暗示歸航。我們終於可以回去了,卻有點依依不捨,不只不捨這個演出即將結束,甚至有一種在跟回憶道別的感覺,此時才突然醒悟,或許,我們也是那遺落在記憶中的一縷遊魂,在擾攘紅塵中,早已失去了某段回憶,只是在今天想起。整個演出引導觀眾的情緒轉變相當流暢,今年夏天,我又聽了一段好故事。

回程途中,車掌小姐開始解釋每個故事的意義與考究來源,我也是在此時才知道,原來我們還有兩道支線謎題尚未解開,雖得知解開方法,卻也無緣見到謎底,若非行程限制與場次座位有限,其實再搭一次公車,也未嘗不可。在劇場中說書,整個城市都是劇場,搭上公車繞行,最後,讓我們到站。記起一切之後,回家吧。

《夏日微涼夜話3—Stop!巴士》

演出|曉劇場
時間|2015/08/14 22:00
地點|公車上與各靠站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