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彎彎曲曲——柳杉林內的舞作《SaySiyat lobih(賽夏.迴返)》
9月
03
2021
SaySiyat lobih/賽夏.迴返(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提供/攝影郭政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0次瀏覽

李紹庭(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向天湖部落位於苗栗縣山區,從南庄駛入約莫二十分鐘。仙境般的向天湖畔矗立著賽夏族民俗文物館,作為展覽開幕演出的樂舞展演則在一旁的柳杉林內進行。

來自各地的觀眾弧形散坐疏林,醒目的紅塑膠椅與紅、白、黑主色的族服相映。柳杉孤挺參天,幾位表演者身著族服,散佈於天然的舞台。煙機偶爾噴發,煙霧恍若山嵐,不久復又消散。演出伊始,章麗玲('abowan a 'itih minrakeS)沉著唱起《lobin》(回),壓抑的臀鈴聲規律襯底,舞者絲釋民('oemaw a 'oebay tataysi')裹著一身紅布自左面林中走來,新生兒一般。接著紅布漸落,舞者胸膛袒露,跳起一陣陽剛激烈的舞蹈──撐地、旋轉、昂胸闊步、雙臂朝天──帶有西方訓練背景的身體沾染泥土,反覆衝撞著土地。

第二首是法國紀錄片《Human》(人類)中的歌曲《耶路撒冷》,筆者雖不懂語言,亦無歌詞參考,卻隱隱感受到一種救贖。在舞台正中的巨木旁打滾翻騰一番之後,舞者終於和緩下來,劉瑄清亮的歌聲與廖若岑的大提琴聲揚起,氣氛轉而靜謐。舞者自林中拉出第二條細長紅布,彷彿亟欲拼湊自身血脈。《’ilas》(月亮)之後,是高郅程演唱的古調《kiSba:aw》,傳遞出讓族人團聚的想望。舞者在優美的歌聲中慢慢步入觀眾席,由他父親為他套上傳統服飾,展現具象的傳承。此時不只舞者眼眶泛紅,有些族人也哭了。

穿上族服的舞者在德布西(Debussy)的《月光》中,緩步踱回舞台,伏於樹前,尊敬地撫觸土地。這種忽而異國、忽而族語歌的交叉使用,讓筆者不覺開始思考,這些音樂、肢體等文化元素雖狀似扞格,卻真切呈現了年輕人回歸部落的種種矛盾。舞者慢慢拾起散落的紅布,沿著紅布行走,眼神看向台上族人,默默宣示回歸的決心。

末尾,章麗玲對舞者唱起最後一首族語歌《hini ra:an hinkikiyo》(彎彎曲曲的路):

「hini ra:an ‘aewhay hinkikiyo’ yami hingha’‘am lobin.(這條路雖然彎彎曲曲,我們還是要回去啊)。」

傳統的臀鈴再度響起,台上族人通通動了起來,漸漸匯集。舞者本來靠在大樹上觀望,後來才漸漸加入群唱的隊伍,牽起同伴的手,僵硬地跟上傳統舞步,直到最終與眾人和諧齊步。表演終了,舞者邀表演者謝幕,有人害羞推拒,有人神情肅穆。觀眾的掌聲如雷響起,一道天光乍入,將表演者的臉瞬間點亮。輪到編排音樂的章麗玲謝幕時,陽光又去,她的臉上晶凝出淚珠。由於太過五味雜陳,筆者幾乎失去了拍手的力氣,從林間散場的時候仍舊感受到多股能量在空氣中流竄,久久無法言語。


SaySiyat lobih/賽夏.迴返(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提供/攝影郭政彰)


SaySiyat lobih/賽夏.迴返(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提供/攝影郭政彰)

這是一場簡單又不簡單的演出,難以輕易歸類,因為它涉及的已不僅僅是藝術層次,而是整個族群。

先論場地,由於定於部落之內,易達性不高,來者大多都是新竹、苗栗的族人或居民,較少他地人士專程前來。但觀演之後筆者便能理解,為何須在此演出,只因這段表演的在地性濃厚,少了大自然的舞台,演出就不會如此感動。柳杉的高挺在在傳遞歷史的悠長,讓人敬畏,而時不時從中散落的陽光更似魔法,可謂最佳助力。至於配色,沒有什麼比綠地、褐木更能襯出象徵血液的紅布與紅衣的族人,安排可謂絕佳。只可惜面光的燈具似乎並未發揮太大作用,而設於觀眾席的音響系統又稍微干擾到筆者觀演,總讓人誤以為音源來自觀眾後方。表演方面也稍稍可惜,由於大部分都是素人,明顯可見一些緊張的情緒與表情,但一想到要在此地湊及所有人力、物力的多重困難,便覺得無傷大雅。畢竟,來自各部落的族人們要將器材從平地輾轉運上山,尋找適合的林地耙草整地、拉牽大電,再配合天候狀況進行彩排、首次合作演出等等,樣樣均非易事。

這正是此次演出的特殊之處。以往觀看展演,總習慣從技術與理論層面做出種種評斷,但看完這場演出,只覺得什麼都無所謂了,歌詞聽不懂或表演細膩度等,都不若真誠與渲染力重要。整場演出敘事清晰、情感豐沛,凝聚了整個族群、甚至些許外人,這便是最可貴的。看到來自新竹縣五峰鄉的族語老師,帶著一群五峰國小的孩子坐在觀眾席第一排,便能感受到演出中一再強調的「傳承」與「連結」的真諦。

這是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演出,也許概念不是最創新,團隊也不是最專業,卻再度提醒筆者,為什麼喜歡表演藝術。謝謝SaySiyat(賽夏)族人,謝謝土地,這是一場讓人感受到無限可能的表演,不似黑盒子劇場重重限制,畢竟森林裡沒有梅花座。回家的路也許坎坷,但這是一個匯流了淚水並充滿祝福的起點。

註釋

1、本篇評論之演出作品《SaySiyat lobih(賽夏.迴返)》,由絲釋民編舞、章麗玲音樂製作,是由豆宜臻策劃的「pa'inrowa'翻轉——賽夏青年的迴返」展覽中的其中一個作品。參考資料:https://www.facebook.com/rareme037825024/posts/1801919283326470。

《賽夏.迴返》

演出|絲釋民/編舞、章麗玲/音樂
時間|2021/08/29 13:10
地點|苗栗南庄賽夏族向天湖部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9月
24
2024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9月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