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洋溢的古典《德式經典》
11月
30
2016
德式經典(中信文教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6次瀏覽
羅文秀(高雄大學講師)

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管弦樂團(Deutsche Kammerphilharmonie Bremen)有別於近期音樂會常聽見的大型管弦樂團,在編制上屬兩管制,小提琴聲部八把、中大提琴聲部各六把,成員多由獨奏家組合而成,成立於1980年的法蘭克福,後轉移陣地搬至布萊梅,帕佛•賈維(Paavo Järvi,1962~)於2004年接任藝術總監,至今合作已十年以上,彼此建立起非常良好的默契──這是音樂會給人最直接的第一印象。

鋼琴家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1957~),與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開頭的鋼琴導奏一出即能令人豎起耳朵傾聽,加上樂團的輕巧靈活特性,與獨奏家隨即展開默契的對話,指揮精準細膩地掌控音量與均衡的伴奏,精神昂揚的進行曲風與帶著似星空般的第二主題,整樂章以流暢舒適取代華麗莊嚴之氣氛,與聽眾更有親近之感。慢板的第二樂章,獨奏家選擇自然卻充滿生氣的氛圍下進入浩瀚星空,不似傳統追求的深邃莊嚴風格。終樂章在混亂與正規拍間的交替下,有衝突有協和,充滿著熱情與戲劇性,有種使人沉醉在廣大空間的自在感,沒有深遠的包袱卻多了真實性。

下半場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是作曲家四十三歲的中年之作,展現此時期的艱澀、沉重與孤寂的個性。開頭以非常沉重的五十二響定音鼓帶出序幕,強烈悲劇性的第一樂章,千辛萬苦艱澀地向前行的感覺,在指揮帕佛•賈維(Paavo Järvi)的棒下,以他對樂曲的高度理解,帶出一種強烈主觀的清新風格,揮灑掉些許的苦澀、阻礙不順暢的傳統印象,減輕了布拉姆斯音樂中奮力抗爭的「重量」感。稍快的慢板樂章訴說期待的夢幻意境,那來自心靈深處的號角聲與夜曲風的雙簧管迷幻樂段是最深具魅力的關鍵要素,藉由流暢抒情的語氣表達,於稍快的速度裡,沖淡了布拉姆斯那特有的深情流洩的美感。

第三、四樂章之間沒有休止選擇直接進入,第四樂章前奏樂段的阿爾卑斯山號角旋律,在一段恐怖氣氛營造下唱出,銅管展現如讚美詩般的樂句,長號悠揚的音色倒是比法國號來的更吸引人。接著最重要的主題現身,渾厚的弦樂群如洪流般傾洩而出,配合低音撥弦的伴奏,展現洋溢著歡喜與勝利的頌歌樂句。此時真令人意外,指揮以充滿熱情的舞曲風來歌唱,如同洋溢夢想充滿希望的少年情懷,擺脫中年內斂的壓抑性格,解放的情感,內心複雜的拉扯。樂團把大家帶回到年輕的布拉姆斯;如同年少二十歲的創作曲:鋼琴三重奏Op.8的詼諧曲樂章。

指揮與樂團間的極佳默契,舉凡樂句中的線條、聲部間的對話都這麼順暢、和諧,語氣裡的呼吸換氣,像遊戲也像傳球。特別是弦樂群顯得生猛有力,常有加強的重音語法,不刻意塑造優雅細緻的弦樂音色,但團員們賣力的大動作,反讓視覺充滿熱情與活力的效果,使古典音樂頓覺添加了豐富的年輕因子。指揮帕佛•賈維以鮮明風格、明快流暢的速度、豐富細膩的音色與戲劇張力來詮釋經典曲目,音符在他的手勢下,充滿絕對的自信與精確的要求,在其奔放熱情底下有如經典新傳的傳述,喜歡與否只能端視個人的選擇了。

《德式經典》

演出|帕佛.賈維x艾馬爾x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管弦樂團
時間|2016/11/20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