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豐富的演奏詮釋《寧致敬遠—鄧泰山鋼琴獨奏會》
5月
01
2017
鄧泰山(台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96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音樂工作者)

作家焦元溥在《樂之本事》第三章節,引用日本文學家大江健三郎於《音樂與文學的對談》書中的訪談,內容述說:「音樂這們藝術之特別,在於作曲家寫出樂曲,其實只完成了作品的一半。至於那另外一半,必須靠演出來實現。『作曲家、作品、演出者、聽眾』,是音樂藝術實踐不可或缺的要素。」【1】當鄧泰山安可曲,蕭邦《升c小調夜曲》最後高音結束時,雙手雖已抬起,但能清楚聽到殘響的尾韻持續飄盪,此時不僅感受到音符裡的每一個想法,同時還有作品中獨有個性,演奏者用指尖傳達,聽眾接收並回饋,一來一往之間讓音樂廳成為空間藝術的平台,正如標題─寧靜致遠。

2017年台南藝術節「國際經典」系列邀請第十屆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鄧泰山舉辦獨奏會。已是第四度聆賞鄧泰山彈琴,始終對於他的歌唱旋律線條無法忘懷,快速音群的流洩像極羊毛絲巾從臉龐順滑過,樂句尾端宛如棉花糖般,細膩、淡甜從「耳」尖化開;他那穩健地觸鍵總會撫平內心的凹凸,想法上詮釋總會與潛意識連結,透過琴聲藝術淨化、啟發內心深處。

「舒伯特是個孤獨的人,是個安靜的人,契合我的內心世界」【2】,鄧泰山用三句話道出對於舒伯特作品見解,以《稍快板,D.915》、《十二首蘭德勒舞曲,D.790》作為序章,沒有大鳴大放的曲式,更無轉換迅速的繁雜拍子,只有恬甜、淡雅地清幽小品;鄧泰山有別以往的美聲彈法,以輕盈卻力度的觸鍵,發出平靜落實地琴音,及行雲流水的歌唱,宛如讀到符合自我心境的小緘語,雖小巧但意義深遠;舒伯特作品並無厚重和弦,但鄧泰山彈出具有穿透力的單音,讓每顆音的餘韻填滿音樂廳,拉大了空間感,本就靜悄悄的會場,變得更屏氣凝神,殘響長度更加延伸。

英國鋼琴家摩爾所著《無愧的伴奏家》寫說:「不管想成為『獨奏鋼琴家』還是『伴奏鋼琴家』,最重要的是得學會兩件事:第一件事,『聆聽自己的彈奏』;第二件事,還是『聆聽自己彈奏』。」【3】鄧泰山的豐富音色,歌謠式旋律,證明他不僅聆聽、省思自己的彈奏,更從樂曲的流動抓住作曲家欲傳達的樂思。舒伯特《c小調即興曲》,左手彈著緊湊三連音的節奏,搭配著右手旋律樂句,鄧泰山製作出不只是單純的主副順序的分別,從音色著手的他,伴奏以淡色系色彩包覆著鮮明的旋律,讓耳朵被優美樂句吸引同時,又無法忽略急促地伴奏聲,兩種音色的美感,力度的維質等,顯現演奏者獨有品味;蕭邦《C小調第13號夜曲》起承轉合的敘事,和那結尾迷人的極弱音,或者是《降b小調第二號詼諧曲》,帶有情緒起伏的快速琶音,與音群中透光的弦律線條,所有音樂都感染了空間,一點聲響都可能破壞這美好時光。終曲李斯特《追憶諾瑪》,演奏者挹注全部氣力,展現華麗技巧和多層次格局,鄧泰山於輝煌樂段還是不忘讓旋律歌唱,現場氛圍呈現出一種眾人齊聚舞蹈歌唱畫面,讓滿是炫技的樂曲多了新鮮感,就像濃郁起士蛋糕會添加微酸的蔓越莓,不僅平衡那濃郁感,層次豐富了,音樂變得有趣了,氣氛也更加不同了,這或許就是現場音樂獨有的特色。

樂曲的挑選、編排,再再考驗著演奏者的經驗,尤其是出現三位以上作曲家作品時,更要謹慎設計,如果太多重口味曲目,總會有膩口感,但如果又「和平」整晚,又少了一種飽足感;鄧泰山從高貴淡雅地前菜的舒伯特,到豐富多層次湯品的蕭邦,最終端上濃郁厚實主菜的李斯特,並以優美的蕭邦夜曲作為安可曲,平衡厚實主菜所帶來的衝擊,如此編排設計,讓人幾近沉浸在音樂中,順暢的詮釋,也讓人忘卻時間的流逝。科技日新月異,錄音技術方能化腐朽為神奇,距離也因為網路縮短,在家也能聽到遠在美國的音樂會,因此我們還需要付出時間和金錢進場聽音樂嗎?獨奏會結束後,我會說:現場有你買不到的感動。

註釋

1、焦元溥,2014年,《樂之本事》,台北市:聯經,頁67。

2、節目單內頁,藝術總監沈妤霖撰寫序文。

3、捷爾德‧摩爾(Gerald Moore),鄭世文譯,1995年,《無愧的伴奏家》,台北市:世界文物,頁17。

《寧致敬遠—鄧泰山鋼琴獨奏會》

演出|鄧泰山
時間|2017/04/08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