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底的小人物情感《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6月
02
2015
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01次瀏覽
羅倩(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今年度再次重演的《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以下簡稱《人》)在全臺票房開出紅盤,台南的演出的第一場,觀眾大多是成年至中年客群,少數青少年進場觀戲,戲開演前和中場休息時,幾乎人人滑動著發亮的小型螢幕,智慧手機充滿科技感的亮光充斥整個演藝廳的觀眾席,顯示了歷史經過的時間痕跡,台下的我們依賴科技而生,台上的他們則還是那個以紙筆書信傳達情感的年代。

「這是我年輕時候的故事,這是你們爸媽那一代的故事。」吳念真在2008年創作的劇本,寫了關於台灣60年代的小人物,故事中的三個年輕人到臺北打拚,共同喜歡上了一個女孩,爾後發生的事件與選擇將所有人拉向不同的命運,而這些各自展開的路徑,又被編導以著重在這些人再重逢後的真情感慨所收束,那些因著時代所經歷的一切,都成為每個人最珍貴的「青春」,生為1980後出生的筆者,進入劇場看戲如同試圖參與一場不曾見過的父母們的青春歲月。

在《人》中強烈感受到吳念真對於文字的重視,「文字」幾乎成了吳念真的生命縮影(吳念真少時在瑞芳常幫大人代筆寫信,70年代後開始從事小說創作)。青年阿生因文筆好幫阿榮寫情書給阿玲,中年阿生成為了報社記者,花了9年的時間代替阿玲寫信給在獄中的阿榮,書信成為了阿榮在獄中堅持下去的動力,書信也代表著阿生的初戀,因為代筆寫信和阿玲之間所產生的情愫,成為了年輕時說不出口的真情。阿玲曾對阿生說:「你的字很漂亮」、「每一封我都看很多次」,而當年阿生沒答應娶阿玲,或許是對阿榮間的兄弟情誼或是出於當時的膽怯,使得中年後的重逢如此令人心酸。與阿玲重逢後阿生對她說:「最怕再遇見妳」,阿玲說:「看你的信我很快樂」、「心裡最期待的是你」、「你最虧欠的是你自己」,這場關鍵的重逢戲使得觀眾明白當初彼此相互有情意的這兩人如何在彼此的人生中錯過成了各自心中一種最深層的缺憾,也是本戲的情感高潮,展現了台灣男人的真情真意、台灣女性的堅強與勇敢。這些都是編導吳念真試圖要從創作中書寫的台灣,從80年代作為編劇推動台灣新電影的吳念真是如此,劇場中的創作也是如此,或是1994年執導以父親為藍本的《多桑》,在在都展現了他將個人生命融合到國家歷史的企圖。

在這樣一個精彩的劇本創作與傑出的演員表現中,特別想點出關於劇場中舞台道具的運用,平交道的閃燈與鈴聲貫穿整齣劇,是離家與返鄉的召喚(離鄉背井到外地求學或外出工作的交通工具),山東大餅店、麵店、鐵工廠,則是融合了外省人、本省人、從農村邁向工業化的工廠與一般市民生活的小麵攤,其中最為特殊的是吳念真將舞台道具(家屋)的轉換多次暴露在觀眾眼前,鐵工廠整棟房屋在移動的同時,看到了寫在牆上的「拆」字,對應到一開始山東仔對抗警察、媒體的拒拆呼喊與大罵,疾聲呼喊欲堅守住記憶中的家園,是劇中不特別提及但隱隱指涉的拆遷議題。家屋從後台往前推移,強烈的燈光打向觀眾,刻意暴露出舞台搬演的定位過程,一種不經意流露出的劇場舞台感,特別吸引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何嘗不是如此呢。

「沒有觀眾,就沒有意義,謝謝你們讓我們的工作有意義。」吳念真在演出後對觀眾講述這個故事以及清楚的明示了劇場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他的言談中或許明白了每個人的所經歷時代都是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就看你要怎麼過。沒有大英雄與大敘事,而是讓創作的養分回到自身,最令人感動的是吳念真所說的:「若有一個人,他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深深的影響你,存在你一輩子的記憶中,是幸福的。」這是創作能帶給觀眾最美好的能量,這些小人物的事,吳念真以扎實深刻的寫作實力,透過劇場展現出人的生活力道,即是一種將個人生命經驗轉化為台灣歷史書寫的魔力。

《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5/05/29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