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由民眾票選,「亂」已成為今年台灣的代表字。⋯⋯本作將索福克里斯原著《安蒂岡妮》的時空從數千年前的希臘,搬到現代的台灣,安排一群壓力大的上班族「角色扮演」該劇作,來發洩內在的壓力。⋯⋯不論身分高低,此刻他們都是與生活拚搏的上班族「扮演」而來,就像惹內《女僕》內的Solange和Claire一樣,這群上班族在玩的遊戲,很可能不只是兒戲,而是正在真實上演的壓迫行動。(楊智翔)
12月
27
2019
這段戲中戲的《安蒂岡妮》,因依附在《島》的框架裡,主題變得聚焦在對抗外部的嚴峻律法和體制,同時也在對抗當時的南非政府。然而,在現今台灣這個已然相較自由許多的語境底下搬演,難以激起對話。(吳政翰)
5月
16
2019
原劇從未真實出現的屍體作為全劇核心意象,一開始就放在舞台上,讓全劇從死亡開始,也在死亡中結束。來自南韓、中國、和台灣的四位演員,不同腔調的語言並未如跨文化劇場通常熱中的,用來彰顯角色各自的立場或性格差異,反而融會無間,訴說東亞威權統治下的共通記憶。(鴻鴻)
9月
30
2013
整齣戲語言毫不尷尬忸怩,彷彿三種語言之間並無隔閡,更帶出了導演縱觀東亞政治暴力與殺人史的雄渾企圖。互相對話,並暗指(實際上是直指)今日台灣已迫在眉睫的民主革命。(鄭芳婷)
9月
22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