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國族溝壑中的生靈《安蒂岡妮》
9月
22
2013
安蒂岡妮(許斌 攝,牯嶺街小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98次瀏覽
鄭芳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戲劇表演學博士候選人)

2013年牯嶺街小劇場年度公演《安蒂岡妮》演出之際,適逢今年地表最強風暴天兔籠罩全台,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所策劃之929包圍馬英九遊行活動已箭在弦上,五月天《入陣曲》音樂錄影帶正式曝光,一次狂譙美麗灣事件、戒嚴監聽、核電爭議、媒體壟斷、洪仲丘案、大埔強拆案,一天內破百萬轉載。台灣島上張力已達極致,王墨林的《安蒂岡妮》可說是來得正是時候。

本劇由身體氣象館與韓國空間劇場聯手製作,演員包括台灣的鄭尹真,中國的何雨繁,以及韓國的洪承伊及白大鉉。台詞方面因此夾雜台腔中文、京腔中文以及韓文,然雖如此,整齣戲語言毫不尷尬忸怩,反而順暢無比,彷彿三種語言之間並無隔閡,更帶出了導演縱觀東亞政治暴力與殺人史的雄渾企圖。戲多達九幕,以索發克里斯(Sophocles)所著希臘悲劇《安蒂岡妮》(Antigone)為原始文本,交揉台北二二八、光州五一八、北京天安門等國家戒嚴事件,讓事件跨越時空限制,互相對話,並暗指(實際上是直指)今日台灣已迫在眉睫的民主革命。

牯嶺街小劇場本就不大,台上三座中型斜台呈扇狀面對觀眾,斜台邊緣堆滿泥土。此斜台所造就的傾斜角度,使得「墜落」成為劇中一重要命題,四位演員一貫的慢動作,唯有在墜落或滾落於斜台上時顯得觸目驚心,從斜台置高處滾落的大小石塊發出巨大聲響,險些碰觸前排觀眾腳尖。「墜落」的肉身與物件不僅象徵歷史上無數含冤犧牲的性命,也暗示對於「國」與「家」悲劇命運的無可奈何。

安蒂岡妮以前衛角度努力反抗克里昂的暴政,她條理分明的邏輯辯論遠勝克里昂近乎喃喃自語念咒般的鬼打牆政治宣言。她手執泥土揮向克里昂,明知徒勞無功仍奮戰到底,安蒂岡妮最後的自我終結,等同換取自由民主的必要犧牲。希臘悲劇的命運主題,於此暗應台灣天生的缺陷基因,兩岸半世紀以來的複雜歷史導致了今日仍舊無解的微妙政治情況,因吃人而肥碩的執政黨早已盤根交錯,難以清整。這些看似是死結的國家狀態,卻沒有因此使夢想與熱情瓦解:裸身倒臥台上的男子雖受殘酷鞭刑,仍垂死掙扎不肯屈服;死去的安蒂岡妮以幽魂之姿返回,召喚生者對於不公不義的入陣起義;獨坐台上的女子以戲曲哀悼,彷彿最深遠的控訴。

《安蒂岡妮》絕非一齣自溺哀怨之戲。反之,它是對於近代政治醜態最真誠的面對,劇中四人不時自文本脫離,轉向凝視觀眾,迫使觀眾加入這個劇場內所有人所必須面對的議題。正如演員所說:「我們不是沒有家,但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持續面對創痛。」於第四幕的舞台後方牆面上投影出的巨大藍色牡丹花,藍得瑰麗詭譎,對應演員們倒臥台前匍匐前進的肉身,顯得荒謬可怖,而這種怪異感(uncanny)正是本劇用以喚醒觀眾的武器。國族歷史的溝壑中雖然屍臭瀰漫,但是這股臭味卻迫使觀眾從安逸的幻覺中驚醒,不得不重新省思當下四處橫行的制度暴力。

《安蒂岡妮》

演出|身體氣象館、空間劇場(韓國)
時間|2013/09/21 14: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劇從未真實出現的屍體作為全劇核心意象,一開始就放在舞台上,讓全劇從死亡開始,也在死亡中結束。來自南韓、中國、和台灣的四位演員,不同腔調的語言並未如跨文化劇場通常熱中的,用來彰顯角色各自的立場或性格差異,反而融會無間,訴說東亞威權統治下的共通記憶。(鴻鴻)
9月
30
2013
海島演劇推出「人權遊台灣計畫」,透過演出人權議題戲劇,將被過去政府刻意壓制的話題、人們漸漸淡忘的過往,用戲齣紀錄。《開在壁上的花》主要圍繞在當時政治受難者簡國賢、林秋祥、楊國宇及其家屬們。開場透過重現簡國賢編導的舞台劇《壁》⋯⋯
9月
25
2023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今年推出韋伯的《魔彈射手》,作為年度歌劇製作,選擇演出這部作品,其實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本文將試著從本次的《魔彈射手》的演出狀況與觀後心得,綜合思考歌劇製作的困難、與其在臺灣的運作複雜性。
9月
22
2023
由台灣C MUSICAL製作團隊與韓國拼死奔跑劇團所製作的《伊底帕斯》,選擇了一個不容易處理的文本,以一種相當冒險的方式來呈現,或許也呼應了伊底帕斯這個文本其中一個重點,也是主創團隊所挑中呈現的關鍵字「選擇」。
9月
19
2023
今年於新北市音樂劇節登場的音樂劇《沒有臉的娃娃》,這齣戲最先開始的設定為兒童音樂劇,並且是小劇場演出,但作品文本所探討的,包括家庭成員情感互動、群體所要共同面對的難關,還有生死病痛、人是否真的能選擇命運等議題。
9月
14
2023
看著《親愛的陌生人2.0》,難免感到心情複雜。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患者增多,也讓許多老年人士與其家人憂心忡忡。這背後及牽涉到「失智症污名化」的問題:因為對失智症的迷思與刻板印象,使得患者不願及時就醫,造成後續治療與照護準備的困難。
9月
11
2023
在本次藝穗節中,由陽明交大演藝廳劇場助理與清大戲劇表演通識課學生所創立的「緊急出口製作」選擇呈現喬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劇作《兩韓統一》當中的七個短篇。在政治意味極濃的劇名下,實則是二十個拉扯「愛」字之定義與樣貌的生活場景。
9月
07
2023
在臺灣的售票系統,音樂劇仍被歸類為「戲劇」類演出,但每次演出完,也不乏在黑特版上看見網友對於臺灣音樂劇演員唱功的批評(當然對歌劇演員拙劣演技的批評也不在話下),音樂劇在韓國,同樣也是近二十年,才開始飆升式地成長,但從台上大大小小演員所呈現的,卻能透過演員的功底來彌平音樂與戲劇到底孰為重的難題。
9月
05
2023
《秘密行動》從序幕開始,然後是第九、八、七⋯⋯二、一場,幕的順序為倒敘,共十場。劇本的核心圍繞在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社會事件,卻沒有衝撞場面,也沒有任何戲劇性衝突。 六個角色各自叨念,私密而封閉、瑣碎而焦慮的喃喃自語。
9月
0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