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劇中角色們既藉著登上舞台唱出自己的心內話,也貫徹了「處於這個時代與這個場域中,特定形式下的演出本質」。舞台上,大紅布幕搭配上霓虹燈泡、舞台景片和鏡面地板的閃爍,以及在舞台上呈現樂隊的後設巧思,形構出一種紙醉金迷的歡樂氣氛。(林映先)
3月
24
2020
1831
現實中所歷經的「等待時光」,是《薛平貴與王寶釧》劇碼與現實人生的呼應;角色對事物的執著迷信,則隱隱扣合臺灣宗教傳統。本戲討論愛情、不離親情、又見友情,並且將所有情感揉捏進本土文化,是劇本引人入勝的第一個原因。(郝妮爾)
6月
06
2019
1894
多重性的展開,可能是《厭》建立起白蘭琪充滿表演性、貪心、且渴望被看見的當代形象後,最難以捕捉、卻也一度成功描繪出的事物。如果不依循原作的設計與結局,表演性、暴露、偽裝,這些事在當代何去何從?(張敦智)
8月
09
2018
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