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由現代劇場出身的宋厚寬導演,演員則包羅了傳統戲曲演員、以及同為現代劇專門的鄭舜文,這樣的「混血」乍聽之下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我們看的到底是傳統還是現代?(郝妮爾)
3月
29
2019
編劇與導演巧妙利索的移植與拆解重組,遵循著戲曲程式的基本規範,融入矛盾甚多但不顯突兀的實驗觀點,提升戲曲自故事本體新編改造的無限可能。(王妍方)
5月
19
2015
本劇可說是近年少見將演員推到第一線的小劇場作品,將丑角靈活多變的藝術風貌發揮得淋漓盡致,演員幾次的臨場抓哏更是讓劇場中充滿笑聲。整體舞台氛圍流暢躍動而不板滯枯燥,編導演三方的契合,保證了此劇的娛樂及可看性。(王照璵)
5月
01
2015
《賣鬼狂想》以丑角傻得親切的姿態,一會兒咚咚咚地跑進觀眾席區,一會兒要拉著觀眾參與情節,這樣的互動卻一點壓力也沒有,彷彿邀請大家參與他們的遊戲行列。 (郝妮爾)
8月
14
2014
「丑角」,用於插科打諢、作為調劑,多半是個配角。「丑戲」亦是如此,內容多半玩笑戲謔,難登大雅之堂,往往讓觀眾笑過即忘。以「丑戲」作為主軸的《賣鬼狂想》,卻在編劇上讓我們看到本來看不見的深度。(吳岳霖)
8月
12
2014
三位專攻丑角的演員葷素不忌,與觀眾近距離精彩的插科打諢。文武場模仿「我是鬼」的胡琴聲,或流行歌曲「感恩的心」,在如此歡樂的氣氛中,表達的卻是編劇「貝克特式」的老靈魂感傷。《賣鬼狂想》也成了內外行各取所需(熱鬧/門道)的精彩好戲。(謝東寧)
8月
11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