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得引出心裡的悲戚《賣鬼狂想》
8月
14
2014
賣鬼狂想(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35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系創作組)

一直以來我都很著迷於以「小丑」為概念的劇作。以一個「丑角」來看世界該是有多麼的不同?曾走進劇場看過多齣以西方「紅鼻子」為核心的表演,那自娛娛人的人生態度,讓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變得有趣可愛。

但我鮮少有機會,看到一齣整場全由京劇丑角輪番上陣的演出。戲曲中的「丑角」大多只能領得一些支微末節的角色,時常出現個一兩分鐘,惹觀眾樂得哈哈大笑,就蹦蹦跳跳離開場外。然而此次《賣鬼狂想》,卻一口氣顛覆了種種傳統包袱,就連角色的選用,也清一色由三位丑角擔當重任,奠定本齣戲的喜劇基礎!

「小劇場大夢想」至今第二年,不斷嘗試京劇與現代戲劇的結合。在這大膽實驗中,光是舞台就與過去有顯著的不同:台開三面,演員環繞觀眾,拉近觀看者的距離,並且能善用這樣的距離,《賣鬼狂想》以丑角傻得親切的姿態,一會兒咚咚咚地跑進觀眾席區,一會兒要拉著觀眾參與情節,這樣的互動卻一點壓力也沒有,彷彿邀請大家參與他們的遊戲行列。光是在一旁看還不夠,真的會忍不住要跟著一起搭個腔,不知不覺成為劇情的一份子了!

做一齣喜劇談何容易,要能贏得觀眾笑聲,笑得自然、笑得真心,而且最高明的是--能在笑聲中藏著顯而易見的醒世箴言,要笑完之後還能回味再三的!

這故事的腳本是立基於眾人皆知的經典文學〈定伯賣鬼〉,短短幾字篇幅,道出人心不古,比鬼更狡詐的典型文學傳統。有意思的是,編劇邢本寧並不單只是將故事重新講一遍,而是在這百年文學的後面加了一條尾巴:定伯賣了那頭羊(鬼)以後,發生什麼事了?買羊的人又會怎麼處理牠?

演出過程當中安排諸多巧思:例如人見了鬼,便大唱自己是閻王,手裡握的聖賢書則化為「生死簿」;例如故事中的主角(買羊者),即便成了鬼都只念茲在茲該如何將羊再給賣給另一個傻子。凡此種種都指向一件事:無論作為一個人或者一個鬼,都逃不了心中一個「貪」字,放不下生存一個「騙」字。乍看之下是一齣惹得眾人發笑,雅俗共賞的詼諧劇作。不過靜下心來,卻又能在許多淺顯易懂的詞裡,讀到人生的無奈、世事的悲涼。一邊看一邊笑,一邊又忍不住嘆息。

最後,不能不提這齣戲的舞台設計。顛覆京劇一桌二椅的傳統形式,取而代之,是一根巨大的「毛筆」豎立舞台中央(約一層樓高),背景吊起幾條長型布幕,《定伯賣鬼》全文以優美的書法字遍布其上,整體視覺感大方俐落!此外場上就只放了兩個長而方的大cube,一塊刻著「賣鬼狂想」、一塊「子不語」,戲還沒有開始,這舞台的戲劇張力就足夠引人發想深思。

場上那一支大「毛筆」,升起為筆,落下為樹,一面呼應劇本的文學理路,一面又完全不突兀的成為場中之景。而且,或許連舞台設計本身都沒有發現的是──場上那巨大的毛筆立刻讓我想起這系列策展,當初由書法家董陽孜題字,豪氣且優雅的「小劇場.大夢想」六字。這一筆,不只貫穿了整場演出,更穿透了為期三週的策展活動。連成一線,寫成一畫,成為一筆。

這種種的創新與突破,都讓我驚嘆再三。曾經不免心慌,自己這個外行人只能淪於「看熱鬧」的場面,無法深得京劇之美。然而《賣鬼狂想》活潑另類的表演形式,讓我看見了傳統戲曲的更多可能。

《賣鬼狂想》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4/08/09 14:30
地點|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編劇與導演巧妙利索的移植與拆解重組,遵循著戲曲程式的基本規範,融入矛盾甚多但不顯突兀的實驗觀點,提升戲曲自故事本體新編改造的無限可能。(王妍方)
5月
19
2015
本劇可說是近年少見將演員推到第一線的小劇場作品,將丑角靈活多變的藝術風貌發揮得淋漓盡致,演員幾次的臨場抓哏更是讓劇場中充滿笑聲。整體舞台氛圍流暢躍動而不板滯枯燥,編導演三方的契合,保證了此劇的娛樂及可看性。(王照璵)
5月
01
2015
「丑角」,用於插科打諢、作為調劑,多半是個配角。「丑戲」亦是如此,內容多半玩笑戲謔,難登大雅之堂,往往讓觀眾笑過即忘。以「丑戲」作為主軸的《賣鬼狂想》,卻在編劇上讓我們看到本來看不見的深度。(吳岳霖)
8月
12
2014
三位專攻丑角的演員葷素不忌,與觀眾近距離精彩的插科打諢。文武場模仿「我是鬼」的胡琴聲,或流行歌曲「感恩的心」,在如此歡樂的氣氛中,表達的卻是編劇「貝克特式」的老靈魂感傷。《賣鬼狂想》也成了內外行各取所需(熱鬧/門道)的精彩好戲。(謝東寧)
8月
11
2014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