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難分的悲哀《賣鬼狂想》
5月
19
2015
賣鬼狂想(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571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賣鬼狂想》為2014年「小劇場.大夢想Ⅱ」系列展演平台所推出的戲碼,於2015年4月重製搬演,並分為熱血新銳版與老辣招牌版,分別由兩組人馬演出。

《賣鬼狂想》典故來自干寶《搜神記》中的〈定伯賣鬼〉,編劇邢本寧延用原典,拆解翻轉組合原典的敘事模式。劇情依舊從宋定伯(陳清河飾)賣羊做為開端,在舞台正後方落下一隻粗大毛筆,以原典起頭之後,舞台上的毛筆即不見蹤影,中間添加了一段現實無法存在的狂想因子,以窮書生(陳富國飾)的貪婪與慾望,以閻羅王的身份欺瞞傻優人豆腐(謝冠生飾)以鬼化羊,兩造不斷彼此欺騙捉弄,舖陳人言可畏的因子。在台上三個演員都輪番演完一輪後,舞台上的粗大毛筆再度落下,回歸定伯賣鬼的原典,使劇情變成一種輪迴式的敘事邏輯。

去年的《賣鬼狂想》將觀眾席置放於舞台上,以ㄇ字型的座位設置,使演員與觀眾間產生一種毫無距離的親密感。今年則改為鏡框式舞台,拉遠了觀眾與演員,使雙方產生戲裡戲外的疏離,為了加強與觀眾間的互動,三位演員必須在刻意設計的橋段出現時到台下與觀眾互動,擴大舞台演出範圍,隨機引導觀眾暫時拋卻旁觀者的身份一起加入演出,使觀眾也化身為戲中的買羊人與質問者。對演員而言,如何能在設計好的橋段中與觀眾產生互動,於台下台下強烈的距離感中帶動現場氛圍,著實是一大挑戰。

《賣鬼狂想》少見以丑行為主要演出角色,三位演員裡,陳清河最是穩紮穩打,無論在氣場的轉換及角色個性落差的區別上,在宋定伯、中途出現的路人跟最後出現的第二任窮書生身上,皆能恰如其分的流利轉換形象;謝冠生以武丑為底,以一種既天真又明澈的方式將傻優人捉摸出七分樣子;陳富國的窮書生顯得較為緊繃,在肢體動作上倒是可以窺出多有使勁幾分,也使第一任窮書生貪婪反被慾望吞噬的形象更為立體鮮明。

編劇與導演巧妙利索的移植與拆解重組,使本劇在過程中異於原典,遵循著戲曲程式的基本規範,融入矛盾甚多但不顯突兀的實驗觀點,提升戲曲自故事本體新編改造的無限可能。相較於去年,今年的版本帶入了更多反映時事元素,從「皇上是個傻的,全臺灣的人都知道」,陳清河化身為第二任窮書生,自側台拿出茶壺,稱裡面裝的是英國藍玫瑰花茶,代替人的口水噴死第一任打算去宛市賣羊的窮書生(陳富國飾),最後第一任窮書生真的變成了鬼,與第一幕宋定伯告訴他,自己就是鬼的部分正巧形成對照,輪迴式的再敘事巧妙銜接原典後續結局。而劇情裡的人言可畏,百口莫辨,以虛代實,以實代虛,是真是假,是假是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流利拋轉的事件與讓人哭笑不得的哽點,自始自終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種種跡象看在眼裡,無不令人感受到一種虛實難分的悲哀。

《賣鬼狂想》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5/04/26 14:30
地點|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劇可說是近年少見將演員推到第一線的小劇場作品,將丑角靈活多變的藝術風貌發揮得淋漓盡致,演員幾次的臨場抓哏更是讓劇場中充滿笑聲。整體舞台氛圍流暢躍動而不板滯枯燥,編導演三方的契合,保證了此劇的娛樂及可看性。(王照璵)
5月
01
2015
《賣鬼狂想》以丑角傻得親切的姿態,一會兒咚咚咚地跑進觀眾席區,一會兒要拉著觀眾參與情節,這樣的互動卻一點壓力也沒有,彷彿邀請大家參與他們的遊戲行列。 (郝妮爾)
8月
14
2014
「丑角」,用於插科打諢、作為調劑,多半是個配角。「丑戲」亦是如此,內容多半玩笑戲謔,難登大雅之堂,往往讓觀眾笑過即忘。以「丑戲」作為主軸的《賣鬼狂想》,卻在編劇上讓我們看到本來看不見的深度。(吳岳霖)
8月
12
2014
三位專攻丑角的演員葷素不忌,與觀眾近距離精彩的插科打諢。文武場模仿「我是鬼」的胡琴聲,或流行歌曲「感恩的心」,在如此歡樂的氣氛中,表達的卻是編劇「貝克特式」的老靈魂感傷。《賣鬼狂想》也成了內外行各取所需(熱鬧/門道)的精彩好戲。(謝東寧)
8月
11
2014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