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不競嘹亮卻剛緩並濟,聽來十分有味兒。最後一場〈山神廟〉林沖單對八打手,藍侉衣侉褲(快衣快褲)的戴立吾,甩衣奪刀槍、以腳尖勾提刀把等動作,衣著舉止都俐落矯捷。(陳韻妃)
8月
24
2016
曹復永與樂隊搭配默契十足,縱使文武場於舞臺後方,中間並隔著中隔幕,卻能夠在最高亢甚至於詞句末的長拖腔,張馳有致,優美卻有力,尤以斷音和文場相和直結尾,實在驚豔。 (黃絹雯)
5月
27
2016
除了故事之外,剩下的是一半傀儡一半真人的表演,《幻戲》之幻感,也就僅存於故事脈絡裡,而非由表演型式所創造。這是這場合作的未竟之處,實驗未完成,人、偶、光影、劇本,都有待繼續探索。(紀慧玲)
9月
08
2015
導演石佩玉在非戲曲專業的背景下,在戲曲與偶戲的表演語彙裡找到平衡。特別是結局的安排,以及〈弄戲〉的詮釋,模糊了「人實為偶」或是「偶化為人」的詭譎辯證。她以更曖昧、且具寫意性的畫面試圖蜿蜒出這個故事的隱喻性,補足了劇本無法用文字傳達的意念。(吳岳霖)
9月
03
2015
像是一幅多焦視野、將遠近空間與今昔時間壓縮為平面的傳統山水畫,再以「奔與不奔」的徬徨心理狀態作為延續,連結這些不斷被翻轉、重新定義的關鍵字。(白斐嵐)
8月
27
2015
所謂的「一百零八種迷路的方式」並不是說《夜奔》繞得多遠,反而始終在同一區塊裡打轉、繞圈。看似走進傳統戲曲、現代劇場、古典文學、當代詮釋的漩渦裡,在忽略其具體意義與核心的情況下,如失魂的游盪,甚至是狂飆。(吳岳霖)
8月
27
2015
作為一場實驗劇作,同樣可以歸為現代為體,傳統為用;傳統只是元素與符號,作者欲言說的是一場具有現代意識流手法的夢境。但白日夢一場,醒來之後,未汗涔淋漓,也未酣暢怡人,混沌之中,除了夢影還是只有夢影。(紀慧玲)
8月
26
2015
以夫妻身分再現,相較於過往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此劇予以翻轉,並透過夫盜妻的才智與妻在外偷人的互斥關係作為「奔」的推進,一為事業,一為家庭,間接地反映性別社會的取向。 (邱書凱)
8月
26
2015
此戲彷彿蒙太奇式的拼貼結構,卻固守著古往今來不變的問題探尋。起初讓人看得懵懵懂懂。不過假如換個方式思考,整個舞台上剩得不過是一男一女,抓出普天之下的男男女女共有的情感。(郝妮爾)
8月
25
2015
以另一種角度切入此段劇情演繹,山大王的代戰女雖是為了記憶裡美好卻早逝的母親而扮演,舞台上的代戰女卻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戰,不無傳承技藝(記憶),開創未來新局之意。(王妍方)
8月
18
2015
進了黑盒子,那些草根、鄉土的動人,著實缺乏更有機的互動以及調和。矛盾地在錯置的空間裡,進行錯誤的表演方式,以及採取錯解的觀賞態度。因此,演出缺失,或許壓根不在劇團本身,而是在如此前提、策略的失準之下。 (吳岳霖)
8月
18
2015
當李菄峻於台上彷彿為母親重生,甚且再創新的表演高峰,對照客家班糅和各劇種,化缺點為強項的反轉力量,以及李菄峻的客家戲班的確吸攏了新的一群觀眾群來看,在我們固定認知的戲曲體系裡,因偶像而創造的,一種新的跨越是否正被產生?(紀慧玲)
8月
17
2015
編劇與導演巧妙利索的移植與拆解重組,遵循著戲曲程式的基本規範,融入矛盾甚多但不顯突兀的實驗觀點,提升戲曲自故事本體新編改造的無限可能。(王妍方)
5月
19
2015
本劇可說是近年少見將演員推到第一線的小劇場作品,將丑角靈活多變的藝術風貌發揮得淋漓盡致,演員幾次的臨場抓哏更是讓劇場中充滿笑聲。整體舞台氛圍流暢躍動而不板滯枯燥,編導演三方的契合,保證了此劇的娛樂及可看性。(王照璵)
5月
01
2015
大陸或香港的戲曲表演,演員基本功底還是較台灣扎實,但台灣在新編戲的製作上,融合了當代的表演方式,相對來講,讓台灣的戲曲演員走向了一個較具彈性的演出路數。(林立雄)
11月
06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