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當舞蹈動作脫離了原先祭典儀式的脈絡,脫離了舉行祭儀的場域來到現代劇場,成為一種文化角色、一種創作素材時,它既開拓出創作的自由度與空間,亦考驗著根植於傳統的創新如何轉化成適應/適合於現代劇場美學的展演。於此我們看到《038》裡⋯⋯(鄭宜芳)
12月
06
2021
舞作中的推、放、舉、撥、奔逃與相擁中,看到認同的錯亂與記憶的殘破;舞作編者一再透過他的舞蹈創作,搖醒那些在記憶中沉睡的人,莫忘自身最初的形象。然而,那形象究竟是甚麼?我們如何知曉它的內涵?(石忠山)
1月
23
2017
透過《038》所提供的路徑,去捕捉痙攣的成因,最明顯的,莫過於人的離鄉與返鄉,透過反覆出現的火車影像,以及伴隨著阿美族語的站名廣播,提醒著人與故鄉的距離。(盧宏文)
12月
31
2016
舞作體現了臺灣原住民族人穿梭於都會區和部落間的漂泊浮萍人生,同時對於何處是母體故鄉的命題感到完全的焦慮與十足的徬徨。(Sifo Lakaw 鍾文觀)
12月
21
2016
單一的身體表情,於劇烈的堆疊中,竟也產生情動式的感性形式。舞者身體勞動與體能耗竭創造的知覺傳導,透過音樂賦加渲情強度,在幾乎無法辨識的臉孔,刻意(?)抹除個體差異的持續律動,逼使觀眾去感知律動,進入身體質感。(紀慧玲)
12月
19
2016
被卡在泳池中、被卡在國家、教育、現代化裡永無止盡卻原地踏步的前進?後面奔跑、擁抱的高潮越是感人,歌謠、音樂越是澎湃,關於家,就更顯諷刺,關於家的距離,就更顯遙遠。(樊香君)
12月
08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