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而專業《花魁生死鬥》
5月
14
2014
花魁生死鬥(白雪綜藝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85次瀏覽

演出者:白雪綜藝.劇團

演出日期:2014/04/12 14:00

地點:台北市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文 吳淑鈴(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花魁生死鬥》將男生的陽剛之氣轉化為嬌柔的女性,讓這些大男生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像女人。而不光只是靠衣服、靠化妝品。白雪綜藝.劇團的反串演員「演」得有夠像,有讓筆者時時提醒自己;他們是男生。白雪綜藝團從「最美麗的反串表演」至今已經有十九個年頭。這次的年度大戲《花魁生死鬥》只演出三場,對於第一次欣賞到反串演出的觀眾而言,會是很大的心理衝擊。

在純藝術主流之外,台灣二十年來有非常多的實驗劇團,都有其表演的特色與核心價值。「反串」是最能衝撞社會保守民風,刺激社會深思與進化的。「反串表演」再怎麼成功,畢竟喜歡的觀眾還是少數。故僅能以次文化歸類。然而白雪綜藝.劇團成立迄今,從無心插柳到以商業目的演出,劇團讓人肯定他們的專業性與台灣社會對於他們的包容與讚賞,實屬難能可貴。

目前國內知名的專業劇團很多,但演員的專業素質差異很大。依筆者的觀察發現,很多有志從事表演工作的年輕人,大都對演藝圈懷抱成為明星的美夢而投入。然而電視藝人、電影明星與舞台劇演員在「表現手法」上就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舞台劇是全靠演員宏大的聲量及抑揚頓挫的語調,讓觀眾聽得清清楚楚。電視、電影則因為有字幕的輔助,演員的講話會比舞台劇演員自然。現在很多劇團的演員講話都是又快又急,甚至沒有情緒,觀眾有時聽懂不到一半的台詞。白雪綜藝.劇團的演員在這方面很優質,不但聲調清楚又投入情感,所以有近八、九成的台詞是能讓觀眾理解的。

目前表演科系的學生都有一種迷思,認為老派的表演方式,現在的電視與電影演員已不適用。白雪綜藝.劇團在這方面的訓練依然嚴謹,所以演出有如此優越的成績。

《花魁生死鬥》這齣戲,在藝術領域上把戲劇、舞蹈、COSPLAY、音樂與媒體相結合,讓時下流行元素融合進來。更重要的是演出過程自然,不會讓人感受到突兀。藉由電視的「名模生死鬥」方式,小妓們身懷絕技能歌善舞,小妓分組上台秀才藝,不管是韓國的鄭多燕減肥舞蹈、韓國女子偶像團體CRAYON POP、日本的視覺系裝扮、台灣藝人、鋼管舞等等,讓整個演出更呈現多元。主持人以幽默風趣、損人、穿插時事(如反黑箱議題)笑翻全場。每階段都由觀眾投票選出該階段勝出的花魁,對觀眾而言除欣賞演出外也有參與感。

而全劇美中不足的地方,演員演出穿戴的假髮因動作而脫落,衣衫不整即出場表演,筆者認為「反串」必須要有美感,參與此次演出的演員需要有更嚴謹的表演態度,好讓演員舉手投足、一颦一笑、擠眉弄眼,達到「反串」美的境界。期許白雪綜藝.劇團有更好的反串演出作品。

《花魁生死鬥》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