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而專業《花魁生死鬥》
5月
14
2014
花魁生死鬥(白雪綜藝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9次瀏覽

演出者:白雪綜藝.劇團

演出日期:2014/04/12 14:00

地點:台北市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文 吳淑鈴(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花魁生死鬥》將男生的陽剛之氣轉化為嬌柔的女性,讓這些大男生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像女人。而不光只是靠衣服、靠化妝品。白雪綜藝.劇團的反串演員「演」得有夠像,有讓筆者時時提醒自己;他們是男生。白雪綜藝團從「最美麗的反串表演」至今已經有十九個年頭。這次的年度大戲《花魁生死鬥》只演出三場,對於第一次欣賞到反串演出的觀眾而言,會是很大的心理衝擊。

在純藝術主流之外,台灣二十年來有非常多的實驗劇團,都有其表演的特色與核心價值。「反串」是最能衝撞社會保守民風,刺激社會深思與進化的。「反串表演」再怎麼成功,畢竟喜歡的觀眾還是少數。故僅能以次文化歸類。然而白雪綜藝.劇團成立迄今,從無心插柳到以商業目的演出,劇團讓人肯定他們的專業性與台灣社會對於他們的包容與讚賞,實屬難能可貴。

目前國內知名的專業劇團很多,但演員的專業素質差異很大。依筆者的觀察發現,很多有志從事表演工作的年輕人,大都對演藝圈懷抱成為明星的美夢而投入。然而電視藝人、電影明星與舞台劇演員在「表現手法」上就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舞台劇是全靠演員宏大的聲量及抑揚頓挫的語調,讓觀眾聽得清清楚楚。電視、電影則因為有字幕的輔助,演員的講話會比舞台劇演員自然。現在很多劇團的演員講話都是又快又急,甚至沒有情緒,觀眾有時聽懂不到一半的台詞。白雪綜藝.劇團的演員在這方面很優質,不但聲調清楚又投入情感,所以有近八、九成的台詞是能讓觀眾理解的。

目前表演科系的學生都有一種迷思,認為老派的表演方式,現在的電視與電影演員已不適用。白雪綜藝.劇團在這方面的訓練依然嚴謹,所以演出有如此優越的成績。

《花魁生死鬥》這齣戲,在藝術領域上把戲劇、舞蹈、COSPLAY、音樂與媒體相結合,讓時下流行元素融合進來。更重要的是演出過程自然,不會讓人感受到突兀。藉由電視的「名模生死鬥」方式,小妓們身懷絕技能歌善舞,小妓分組上台秀才藝,不管是韓國的鄭多燕減肥舞蹈、韓國女子偶像團體CRAYON POP、日本的視覺系裝扮、台灣藝人、鋼管舞等等,讓整個演出更呈現多元。主持人以幽默風趣、損人、穿插時事(如反黑箱議題)笑翻全場。每階段都由觀眾投票選出該階段勝出的花魁,對觀眾而言除欣賞演出外也有參與感。

而全劇美中不足的地方,演員演出穿戴的假髮因動作而脫落,衣衫不整即出場表演,筆者認為「反串」必須要有美感,參與此次演出的演員需要有更嚴謹的表演態度,好讓演員舉手投足、一颦一笑、擠眉弄眼,達到「反串」美的境界。期許白雪綜藝.劇團有更好的反串演出作品。

《花魁生死鬥》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