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的社會運動《斷袖》
6月
18
2014
斷袖(一心歌仔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78次瀏覽
陳涵茵(社會人士)

作為首齣以同志情慾為題的歌仔戲劇作,《斷袖》應可說是未演先轟動。無論自藝術性或社會性來看,都顯見劇團的高度企圖心,演出細節的微調也看出劇團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

比較台北首演版與高雄重演版,董賢父母改為純粹獻聲而不出場更凝鍊;劉欣的天人交戰改為第二次才有歌隊扮演心魔,使原顯重複的段落產生層次。至於結尾荻無疆與劉欣亡魂出場次序的調換,或許是雛鳥情結作祟,臺北首演似乎較優,臺北首演安排劉欣魂魄會董賢後,荻無疆被殺,喪鐘音響正式宣告劉欣的死亡,繪出的董賢情感曲線圖由焦慮到期待至痛心到絕望(董賢亟欲守候於重病愛人身邊的焦慮感在劉欣幻影出現後攀至高峰,荻無疆象徵一絲希望卻迅速幻滅,喪鐘則是最後一根稻草),堆疊出萬念俱灰的「生有何歡、死亦何懼」氛圍,情感濃郁;高雄場則感覺步調整體變快,荻無疆救人失敗很快遇害,亡魂告別很快離開,董賢心碎很快自殺,看似較具邏輯性(摯友先死摯愛再死,由心痛到心碎)的安排,卻少了跌宕的轉折力道,過度流暢的節奏反而一恍神即過。

若再以性/別角度切入,則可調整之處仍多。如開場的鳳凰女神設定固然使演員的性別轉換更有意思(女性扮演反串女人的外柔內剛男人、親姊妹扮演同性戀人),但董賢排斥被視為女性(厭女情結?)、劉欣對「美女」的一見鍾情(第一眼就見到本來面貌的董賢而愛上不是更呼應「愛本自然、無關雄雌」的主旨嗎?),彷彿對同性戀的下意識抗拒;下半場的吃醋論,固然也可說是反映世俗觀點,卻仍給人刻板印象。

而高雄首日的音效狀況差更影響整齣劇的品質,合聲唱詞首句往往無聲,幾乎令人懷疑是歌者遺忘;最後一幕戲本應感人至深,麥克風卻也隨著董賢的摔跌在地毫不客氣的轟鳴作響,甚至聽見後臺人員催促「快點」的細語透過麥克風傳出,再容易入戲的人於此刻要不出戲恐怕也挺困難。並非要責怪劇團,相反的,為其可惜的成分更重,臺北首演狀況絕佳,足可確信產生了相當程度的社會擾動,能至南部演出、擴大影響本令人欣喜,預期公視播出後效益更大,若因物理環境不佳損傷成效,豈非太冤,儘管預演時再三小心猶可能產生突發狀況,仍提醒劇團日後演出時多留意。

首演後半年內即加演,隔年又由臺北轉戰高雄,觀眾的熱情相挺大約已說明了《斷袖》的成功,其於藝術性上勇於嘗試又不忘初衷,故能使新編調奠基於傳統調上、以崑曲身段修飾動作仍保有歌仔戲固有的腳步手路,整齣劇的創新元素成為不可分割的部分,真正「一體成形」而非強披隨時可拆卸的跨界外衣;然其真正值得肯定者,實應在於其社會性。其劇情確實浪漫又香草,乃至稍嫌「灑狗血」,但仍感瑕不掩瑜:不可否認傳統戲曲於劇情上於觀眾群上都較「傳統」,一心戲劇團卻敢於挑戰此無形框架,「誘引」觀眾看見並同理「異己他者」,如前述達成一種「擾動」,已具指標性意義,故事的唯美化,或許是為達成此一目標的「必要之惡」。劇團於節目冊中自陳致力思考一個歌仔戲團可為社會做什麼,而其端出了《斷袖》這個成果。這不可以是一種社會運動嗎?歌仔戲終歸是教忠教孝的。

《斷袖》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4/06/06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2013年《斷袖》演出以來,儘管社會在變動,固有的污名與價值觀已有鬆動的跡象,但是直至2018的三度加演,性別運動、乃至於相關的文藝作品所欲對抗的,似乎依然是相同的東西。(蘇恆毅)
10月
02
2018
四個男人交錯吃醋,又不欲承認,蓋女子吃醋乃天經地義,男人怎可吃醋,「誰先承認沒自尊」。輕輕戲弄異性戀結構下「陽剛」的定義,也含蓄點出古今社會上不少隱於「同性社群情誼」(homosocial bond)之下流竄的「同性情慾」,幽默且有梗。(謝筱玫)
6月
11
2014
一心歌仔戲劇團的企圖心,企圖將傳統與草根性強的歌仔戲,帶往一個不同既往印象的層次上,而他們也正朝著這個目標邁進。(魏婷婷)
7月
24
2013
哀帝不斷在色慾與情愛衝突中自我角力,挑戰著友情與愛情間無法言說的界線。可惜異男董賢對劉欣由堅拒到接納的層層鋪陳中,同志情感的描寫隱而未顯,性別成色嚴重不足。(劉美芳)
7月
02
2013
《斷袖》雖然未演先轟動,但其實並未真正挑戰這一項禁忌議題。董賢在劇中並未被刻意塑造為男寵,該劇所欲強調的,是哀帝與董賢相遇、相識、相知,進而相戀的過程。(張啟豐)
7月
02
2013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