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傳統與傳承《婆媳風雲》
12月
11
2015
婆媳風雲(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36次瀏覽
吳佳芸(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在職碩士班)

榮興客家採茶戲劇團在國內客家戲曲頗負盛名,不論是《霸王‧別姬》或《金孫緣》均是以客家戲基調為主軸進行改編與創新。此次二十年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在國家戲劇院展演回歸傳統本戲《婆媳風雲》不僅劇本客家韻味十足,最特別的是中生代客家戲曲演員與新生代演員聯合演出,難能可貴的是以新生代的客家戲曲演員為主角的核心人物,大膽的讓客家戲新生代演員進行編導的實踐機會,更加凸顯了客家戲曲界試圖進行接棒與傳承的工作讓人備感希望。

此劇劇情新創,將事件與人物主題核心聚攏在一起,以劇本中出現不少的客家俚語,讓人感受到濃濃客家戲曲的本色,利用城邦戰爭的過程,讓林登科(蘇國慶飾)與張淑君(江彥瑮飾)無嫁妝嫁聘過來之過程合理化,更巧妙的利用了四個三姑六婆顯現出刁氏的貪心與嫌貧愛富。此改編意圖明顯的創新,可以看出改編者的意圖,但事與願違,未能達到畫龍點睛的劇本效果與客家的特性,反而感覺有些冗長及未能聚焦核心。三姑六婆雖然將婆婆的愛慕虛榮表達出來,但出場次數與其他龍套相比卻未能將其表達出來,客家戲本身的丑婆有其特色,但在此劇中卻未能將其發揮,實屬可惜之處。

客家改良戲時期吸收了上海京班的武戲、機關布景、連臺本戲[1],成為奠定客家大戲的基礎,使得現今的客家大戲中可以看出京劇戲曲程式化的身段影子與模式。以第二場中的武戲,便看得出端倪。但此番不同於之前的客家大戲,將武打戲做的有模有樣,聲色俱全,個個能翻能打,但舞台上的空間卻營造的太滿,使得與大陸的央視春晚一樣,反而未能立刻回歸劇情的走向,會令觀眾不知所措的。

這次舞台做出的三度空間切割,使得整個場面更有戲曲意象的想像空間,刻意使用三個三角形不停在舞台上做出各種幾何圖形的切割,使得在舞台上不顯乏味,還有現代感,讓觀眾對演員詮釋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且換景迅速,不至於打斷觀眾的欣賞的感官情緒。但似乎演員在舞台上的調度卻未與舞台空間融入一體,反觀走位與出場皆未能與其配合而顯出漏洞,比如不在舞台的中心點時而跑出偏台的位置,令觀眾觀看感到有些不適。

如何回歸傳統與創新之間,將作品去蕪存菁的保留,並且將它完整呈現,使它更加臻於成熟,是非常困難的,但不論如何以客家戲曲的保存與定義下,在老藝人逐漸退休與暫居幕後的同時,仍是需要中生代去輔佐與拉拔新生代的成長,才能使客家戲曲保存與建構。即便經歷了挫敗與成長,但這都是新生代演員最難能可貴的經驗,因為還有很多機會使之成長與茁壯。

註釋

1、參見蘇秀婷《臺灣客家改良戲之研究》臺北市,文津,2005年。59頁

《婆媳風雲》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15/12/04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為了操作這組槓桿,被犧牲的不只是傳統的功夫基底與日新又新,對基進變革的嚮往也隨之被遺忘,只剩下個人主義的小革命。於是,越是解構英雄的生產機制,毫不弔詭地,其界定的所謂「革命」就越是形似而神非。
9月
16
2025
《嘉慶君夢遊臺灣》確實觸碰到有趣的問題意識:為什麼臺灣人一再重演皇帝遊臺的故事?電視的重播如何塑造我們的文化記憶?但在具體舞台表現上,卻陷入形式上的重複與單調。當跨界的結果是壓抑了歌仔戲的能量、模糊了劇場的敘事力,那麼夢工場所期待的「讓戲曲被看見」就未必能真正實現。
9月
16
2025
儘管演員們馬不停蹄宛如極限運動般忙碌演繹,就已經累到全身濕透,但身為觀眾還是忍不住期待,是否能看見這個故事主軸更深層的驚喜?
9月
16
2025
《英雄製造》展現了數條量產革命、複製英雄的生產線,卻沒把任何一個產品端到觀眾面前。如同齊義興身負多重命運,每個版本卻都沒有結局,齊義興卡在魔王城門口,無人識得其心境如何,僅見背影蕭颯。
9月
12
2025
此齣戲偶的份量雖然較輕,但是以整體的表演美學來看,人與偶的位置是和諧且自然的,南管的吟唱、能樂的伴奏適切地烘托了整體聽覺感受,原文中一盞雙頭牡丹燈也被擴大意象,建構了舞台整體美感
9月
10
2025
作品本體打破情感、記憶和認知慣性之後,代以B級片形式變造內容的遊戲。在我眼裡,群眾欲望背後承載的身份認同辯證無處延展,漫長的重複似乎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說。恍如一場集體失聲的夢。
9月
10
2025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以戲曲展演歷史,不僅是承繼族群記憶,也結合客語、亂彈聲腔、武戲身段,展現「英雄史詩」與「庶民敘事」的雙重結構,是文化記憶的身體化展演。
9月
08
2025
不符史實、觀點錯亂、定位尷尬,都無法阻止《嘉慶君遊臺灣》成為臺灣大眾娛樂史上的經典一頁,更大膽的說,它根本就是臺灣史上第一個成功的「原創IP」。《嘉慶君夢遊臺灣》用擰轉時空的敘事證成了這點,無人識得的君王在偏僻的島嶼留下足跡,最終長成了島嶼自身刻進血脈的故事。
9月
05
2025
正明龍歌劇團的劇本,一向皆非平鋪直敘式的展演,編劇家慣用倒敘的手法演繹故事,每予人有思考、回味的空間,是其長處,像這齣戲自韓信年少出身,演至殞命宮闈,全劇劇情的鋪陳,不妨從其演出的場次分析,即可見出該戲敘事輾轉、恣意,倒敘中有倒敘,可謂每一段落(場景)皆有可看性。
9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