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聽見一棵樹的寧靜《一欉樹仔》
11月
29
2016
一欉樹仔(不想睡遊戲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30次瀏覽
羅家玉(劇場&戲劇教育工作者)

2016/11/11 17:00

《一欉樹仔》(The Tree that Hits the Moon)是由不想睡遊戲社所製作、適合四至八歲幼齡兒童,由家長陪同觀賞的小戲。這個故事以台灣杉的獨特性與自然生態為發想,創作出專屬幼兒的聲音與景象劇場。

在一樓前台人員的帶領下,大小觀眾開始往上走向位於三樓的演出場地。在前台親切的帶位中,爬樓梯的日常,轉化成登一座小山丘的想像遊戲。

接近門口兩側,擺設了取材自然乾枯的龍柏葉妝點劇場入口。無論是場上的道具、佈景、觀眾席座位區,都是仿自然色調。不同層次的綠、土地的顏色,木材的紋理,座位區的綠葉與原木塊,巧妙地將演出空間與觀眾席,融合成場景全貌。

一男一女兩位演員,在觀眾進場時已在場上。女孩手拿小提琴,男孩坐著把玩手中外型仿若樹皮的編織物。這時還無從得知角色之間的關係,但能藉由景物推知,這是一個即將發生在森林裡的故事。

故事在小提琴的伴奏與故事角色的敘述中展開。森林裡的樹,藉由二位演員,一個扮演樹的記憶,一個藉由琴聲表達樹的情緒。

樹的話語與情緒,前者藉著男演員如詩般的敘述,後者藉著女演員或單音、或弦律、或節奏的不同,擬人化的表達樹的情緒起伏。

男演員運用簡單明確的肢體,表現出樹喜愛親近各種動物的喜悅。其中一個橋段,是演員用手表現螞蟻在樹幹上爬的樣子。此時兒童觀眾情不自禁地出聲問:「那是什麼啊?」觀眾席的大小觀眾無不屏氣凝神等待劇情發展。同時也在心裡暗自生成可能的答案。

演員這時走到場中的樹輪區,利用光影投射,一列排成S型的螞蟻,一個接一個地排隊走著。幼兒觀眾喜不自勝地說:「是螞蟻!我就知道是螞蟻!」

另一個讓人會心一笑的橋段,是演員利用肢體與簡單的樹枝道具,解釋「䧳雄同株」的科學概念。演員以身體具象的表達方式,讓孩子理解台灣杉的生物特性。化成肢體的視覺感官與身體感,有別於只能藉由閱讀才能理解的自然奧妙。

《一欉樹仔》若僅從故事情節切入,劇情相當簡單,即是告訴觀眾一棵樹是如何從種子、受粉、到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過程。但對幼兒劇場而言,最富創意與挑戰的,恰恰是如何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說一則簡單的故事。

《一欉樹仔》整齣戲充滿兒趣與多元藝術的劇情設計,讓觀戲經驗不僅能滿足學齡兒童對故事完整結構的需求,同時也讓學前與學齡兒童能藉由視覺、聽覺、身體動覺以及嗅覺這等不同層次的感官,誘發對故事的想像。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在如詩如畫的劇場整合藝術裡,用感知與感官,藉著擬人化的戲劇手法,感受「樹」之為樹其中經歷過的生命蘊意。

《一欉樹仔》

演出|不想睡遊戲社
時間|
地點|Woolloomooloo西門町店WOW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