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作為黏著劑《MRT2》
6月
22
2017
MRT2(天作之合 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6次瀏覽
郭庭莊(台灣藝術大學碩士生)

《MRT2》為兩個不同的故事,以上下半場為分界利用演出接連在一起。上半場是個單純的戀愛故事,開場即為配音漫畫分鏡,最後也以漫畫作為結束。舞台所使用的多媒體投影也算是符合時空背景的主題設定在近未來,而我們的男主角是一個聽力受損的漫畫家,利用他的漫畫來向多年不見的女主角喊話。演出當中亦理所當然的加入了許多日本漫畫與手語的元素,讓整個演出與歌舞顯得多樣與多變,更當然的要緊扣著本次演出的主題「捷運」。在手語、日本漫畫、時空穿越、愛情、多媒體、歌舞等如此複雜多樣的元素中,要如何選擇與拿捏分寸即為導演功力的展現。

如標題所說,音樂作為此劇黏著劑的表現非常亮眼,簡單而優美的旋律與合音,配合風格化的舞蹈,成為了穩定演出節奏的定心針。然而上半場的表現卻有些差強人意,開場與結尾漫畫配音的聲優聲線缺乏戲感,該讓人產生期待的序幕和故事完結的收尾不只是串聯了漫畫的元素主軸,卻也多了過度幻想的中二症。戲劇部分也在過多的元素介入後顯得破碎,為了畫面、特殊效果而犧牲了演員的走位;反倒在揭露男主角的聽覺損傷時,並未使用任何上述元素來幫助觀眾適應一個剛對著我們獨唱完的音樂劇男主角,竟然是無法開口唱歌的聽損人士。僅以一句台詞說明,這時我想我感受到的不只是驚訝,更多的是驚嚇。好在所選用的演員皆經驗老道,在如此干擾的情況下依舊表現可圈可點,各段落的情感衝突與堆疊也都達到應有的水準。有了好的體質、好的基礎,卻一股腦的將所有東西利用音樂黏貼、拼接在一起。如同一客過度調味的牛排,失去了牛肉原來該有的鮮甜,甚為可惜。

下半場以街頭藝人演唱的方式作為開場,快速的將觀眾帶入捷運的空間中,本讓我期待著的故事情節卻每況愈下。建立於兩主唱為了理念不合而吵架的劇情並不強烈,編劇需設想更不可抗拒的理由來讓所有角色都可以合理的被「關」在捷運車廂當中,比起兩人吵架,我更想看那個下半身只穿內褲的街頭藝人如何找回自己的褲子。演出中過多的出現「偏題─出面制止」的模式,過程中所碰到的困難皆可迎刃而解,甚至所埋藏的笑點如同即興創作般的未經篩選與包裝,通通砸到觀眾身上。雖說選角了周定緯當然要讓他能好好發揮,可是最後的獨唱安排實為刻意,本來只有三個人知道(導演、編劇、還有一個我不能說)的事情卻因為這樣的安排變得廉價。種種缺點加起來,使得下半場如同大尾鱸鰻、高中生戲劇社成果發表般的眾聲喧嘩卻失去焦點。

總體來說,聽覺是享受的、視覺與情感是煎熬的,音樂作為一種黏著劑,卻過度沾黏了許多不必要、不該要的元素,使得整齣戲拼裝趕過度,光靠鼓膜的震動不足以彌補如此缺憾。

《MRT2》

演出|天作之合劇場
時間|2017/06/16 19: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加冕禮成,除了至上的冠冕,馬克白又以垂落的破鑼為假面,不露真容地竊佔所有明日。但白大鉉告訴我們不必絕望——表演雖一度弄假成真,但舞台與演出早已設下時限,冠冕由塑膠所製、銅鑼既不能重圓,權力者當然不能永恆在位。
11月
19
2025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