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給我一杯!《忘情水》
9月
08
2017
忘情水(秀琴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191次瀏覽
林立雄(專案評論人)

通常,秀琴歌劇團的作品只要標榜著「鐵三角」張秀琴、莊金梅、米雪同臺演出,就會引來非常多的觀眾前來觀賞。特別在南部,秀琴歌劇團的演出資訊一出,即造成搶票,或者是觀眾個個提著摺疊椅,爭相為見「南霸天」而大排長龍。堅強的唱、念、作、表,是秀琴歌劇團贏得許多關注的重要原因。2011年,秀琴歌劇團推出《安平追想曲》後,作品中新編曲調的比例在近年漸漸增多,主題也越趨多元。從八年前的佛教作品《阿育王》(2009)、《蘇乞兒》(2016),直至今年推出的新編大戲《忘情水》,雖看見了秀琴歌劇團的努力嘗試突破,卻也看見了侷限。

關於《忘情水》,首先必須從文本談起。究竟這部戲演的是什麼故事?誰的故事?哪裡的故事?在觀劇後,我一直反覆思考這些問題。且看文宣上的宣傳文字:

「幽冥地府忘川河畔,她是永恆的等待

月落日出,花開花謝,他是癡心的不願遺忘

一段無止盡迴還轉生的愛情故事

人間男女,如果是你/妳

會選擇喝下那一盅忘情水嗎?」【1】

從文宣中,能夠得知這是關於「生死」、「愛情」、「輪迴」的一部戲,除此之外還能夠知道「孟婆湯」,也就是「忘情水」,應是劇中相當重要的象徵,與串聯整部戲的關鍵。然而,在觀賞完這部戲後,我的理解確實與文宣上獲得的差不多,不過卻僅止於此。就文本來說,本劇必須再思考的問題總括有三個。一是劇情鋪排的問題。情節破碎,段落與段落之間無法被順暢的連接。在劇情鋪排中,看似有轉世姻緣的牽連,但劇情描寫得模糊,導致觀眾無法順暢地理解劇情發展。劇中所描述之輪迴轉世,無法被清楚區分。如孟心茹死後,卻又接著孟心茹被強娶,然後又再死……每段劇情看似是不同的,卻又被貫串全劇的兩個名字「孟心茹」與「胡無輝」給弄得糊塗。

再者,演員們究竟扮演什麼角色?無法在破碎的劇情中被清楚理解。第一幕〈前世怨〉的開場,張秀琴與莊金梅演唱了【哭墓】與【新編:忘魂調】之後即接進劇情發展。然而,曲詞主要功能在抒情,並無傳達出太多的資訊。莊金梅究竟飾演的是孟婆?還是孟心茹?胡無輝由張秀琴,還是張心怡飾演?劇情接續著發展,人物、劇情卻更加模糊。筆者也發現,不只有我感到一頭霧水,坐在我後方的觀眾們同樣疑問地說:「孟心茹不是死了嗎?怎麼又活起來?」

三則是,曲多於白,曲又多在抒情。在《忘情水》這部戲裡,能夠傳達資訊的念白可以說是非常少,大多由曲子串接,光筆者在筆記本記下的曲子就多達五十曲,且大多在抒情,儘管有所指涉,也不夠明確。如貫穿全劇的主題曲:「我不飲忘情水,忘川河內苦亦甜。寒風刺骨蛇竄脾,千年萬年也要等你。立下誓言,受盡折磨也要等你。」這首曲子在劇中至少出現兩次之多,曲詞所帶有的情感相當豐沛、真摯。然而,曲詞中的我「等」的究竟是等誰?人物又如何受盡折磨、等待有情人?雖能感受到曲詞真摯的情感,卻有不知此情為誰之嘆。

另外,談到跨界結合,舞蹈在《忘情水》中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宣傳上,《忘情水》亦主打與雞屎藤新民族舞團的合作。不過,舞蹈的安排卻是須再行斟酌的。如第一幕〈前世怨〉中,胡無輝在痛失孟心茹悲傷時演唱曲子,舞者即在演唱時,顛顛倒倒走進舞臺模擬酒醉、痛苦等樣態。但,曲文具有強烈的情感,身體所能表達之情感,又是強烈的,即顯得舞蹈的出現有些突兀。除此之外,技術在這一場次,也出現相當多的問題,如crew在燈光還未完全收光即搬運舞臺佈景、懸吊的繩索不受控地與布幕碰撞著等等。

對於《忘情水》,筆者的期待很深。當然,秀琴歌劇團的主要演員們,在唱腔、身段的表現是相當值得讚許的。這也是在每一次觀賞他們的演出時,必不讓人失望的部分。除此之外,秀琴歌劇團的編曲風格如同今日的臺語流行歌,質樸卻深刻的曲詞感染著舞臺下的觀眾,也因此培養出一批死忠的粉絲。然而,戲劇的結構與情節的合理,顯然還是重要的。儘管曲文如何動人,觀眾無法藉由人物、劇情找到投射與共鳴,我想,即便舞臺上的演員們多賣力的演唱、舞蹈,一切也可能只是徒勞。

《忘情水》的主題事實上是有趣且值得期待的,然而,回頭從文本找回基礎,確立結構、立體人物,待一切都豐滿後再談突破,或許都未必太遲。

註釋

1、取自「秀琴歌劇團」臉書粉絲專頁。

《忘情水》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17/09/01 19: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
《戲神養成記》作為三十年大戲,除了是尚和階段性的成果展現,以戲神與劇團入題,也帶著對於這三十年來經營劇團的省思與心得,對自我的承擔給予期許及肯定。
6月
18
2025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