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遺音七子戲《陳三五娘》
5月
09
2018
陳三五娘(台灣戲曲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50次瀏覽
鄭希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研究生)

七子戲為現存閩南語系中最古老的劇種,被認為是承襲自宋元南戲之遺音,可說是戲曲界的活化石。而七子戲亦稱小梨園戲,為南管戲劇種之一,舉手投足皆要求精緻、細膩,目前臺灣唯一保存及演出南管戲的團體,為位於臺中的合和藝苑,是2010年獲行政院文化部授證為「人間國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南管戲曲類之林吳素霞藝師所創辦。

演出當天舞台擺設簡單,一桌一椅,覆以繡帔,筆者環顧四周,觀眾年齡層甚廣,涵括老、中、青三代,席上觀眾幾乎滿座,出席十分踴躍,散場後亦有許多戲迷爭相排隊與團隊合照,可謂盛況空前。

後場共有鑼拍、南鼓、琵琶、三弦、玉噯、品仔、大廣弦七件樂器,開場為《睇燈》,以元宵節為背景。小生陳三首先出場,手勢、腳步頗為講究,展現其風流倜儻的氣度。主角念白時,多以鑼拍,特別是南鼓伴奏,南鼓亦稱足鼓,演奏者將一腳放在鼓上,隨演員身段而移動足部並敲擊之,頗具特色;而眾角色演唱時,樂器齊奏,後場人員負責烘托及營造戲曲氣氛,與演員配搭,默契極佳。

隨後丑角林大上場,腳步逗趣,表情及唱詞誇張、猥瑣,與小生表現大異其趣,頗能炒熱現場氣氛。而女主角五娘及婢女益春、女丑角李姐出場時,三人手勢、科步皆不同,五娘矜持內斂,益春青春洋溢,李姐為男生反串,外放且粗魯,引人發噱,尤其打鞦韆橋段,引起觀眾一陣訕笑,好不熱鬧。

五娘唱功細膩、科步精緻,表情到位,頗得素霞老師真傳。導演注重場上美感,並隨劇情變換三人排列順序,極富巧思。三人唱腔頗和諧,身段與唱功兼備,十分難得。舞台設計亦有巧思,換幕時花燈落下,藉由念白,呈現不同的花燈主題,使人身歷其境,如隨主角一同遊賞花燈,而丑角不時插科打渾,適時陪襯主角,增加戲劇可看性,頗具民間色彩。

下半場為《留傘》,其中奪傘一幕,充滿戲劇張力。素霞老師在本折戲中飾演婢女益春,不僅唱腔咬字講究,動作更是細緻靈活,一舉手、一投足皆是戲,無怪乎博得滿堂彩!陳三與益春,兩人以「傘」為中介,巧妙藉由細微的動作,顯現兩人心理狀態,蘊含情味,而後場樂師亦隨著劇情,在激動處,加快節奏,烘托情緒,其團隊傳習技藝之用心,令人動容!

素霞老師不愧為國寶,陳三與五娘對話時,老師在旁做戲,動作靈活輕盈,姿態頗具韻律,恰似攪動一池春水,掀起陣陣漣漪,成為撩撥男女主角情弦之催化劑,看老師時不時擺動身軀,撥弄頭髮,時不時與五娘輕咬耳朵,千嬌百媚,使人忍不住深受吸引,目不轉睛地端詳其細緻的動作及走位,老師結合「懸絲傀儡」身段:走路時垂手走,三步進、三步退,三步到台前;疊腳走時,腳跟著地,手勢亦有定規,每一個動作皆十分講究,但相較之下,徒弟們就沒有老師那般的靈動,程度仍有落差,筆者深怕如此精湛的技藝精髓將失傳,不禁為之心急!

戲劇最後,益春成功留下陳三,也讓觀眾感受團隊,將七子戲留在北臺灣的祝福。期望七子戲如此精彩、珍貴的遠古遺音及臺灣碩果僅存的活化石技藝,能如薪火般,代代相傳。

《陳三五娘》

演出|合和藝苑
時間|2018/04/2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