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幽魂鎖梧桐,含冤悲鳴飄渺中《鴛鴦淚》
11月
09
2018
鴛鴦淚(景勝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3次瀏覽
楊秋玲(家醫診治行政櫃檯掛號與衛教人員)

同樣是夫婿上京赴考的戲曲橋段文本,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又是另一版的狀元張協、王魁負桂英、陳世美與秦香蓮……等負心漢故事。事實上,《鴛鴦淚》為這類的赴考高中後貪為榮華富貴而成為東床快婿拋棄糟糠之妻者,做了一個相反行徑的故事演繹。

序場如此展開——女主角沈梅娘遭皇親國戚蒙面追殺。蒙面者問苦主沈梅娘是否願意放下對郡主鄭玉嬌的仇恨執著?梅娘自是不願,也如此而遭來殺身之禍,一縷芳魂消杳在梧桐樹下。自此,為故事給觀眾起了個懸念。這皇親國戚肯定與高中後的駙馬爺所派的殺手相關……而事實上是,沈梅娘之夫招陽池在進京途中,巧遇鄭英王爺平南大將軍與昇平郡主兄妹二人出外射騎遇突襲險境,陽池武藝相救,一路護送王爺郡主兄妹回京畿。王爺迎回府中做客謝恩 ,郡主對陽池諳生情愫;貼身婢女春桃慫恿郡主計設陽池成為入幕之賓,陽池不得不娶郡主,心中百般不願地成為負梅娘之漢者。郡主知陽池已婚配且有一子,自言願為小妾,陽池便修書一封告知梅娘經過。

梅娘接獲家書,與院公攜子坤寶上王爺府內尋夫陽池。郡主原本欲親自迎接梅娘,被婢女春桃阻擋,云有失郡主身份,且郡君身份豈能與人共配一夫,甚而為妾……昇平郡主因春桃讒言,心起惡毒,逼梅娘寫自願休書,否則陽池玷汙郡主名節情事性命不保,更命春桃溺死坤寶。院公發現坤寶被害而亡,與春桃搏鬥之時,郡馬回府,見院公殘喘,始知坤寶已被郡主所害。院公逃出王府,梅娘悲戚離開王府路中遇院公一息殘存,告知坤寶溺斃,天大冤情,正逢王爺經過,梅娘便攔轎喊冤控告郡主惡行。

故事行進至此,我們可知陽池負心並非自主決定,而是因酒宴設計。比起多數別妻赴考後高中的負心漢,陽池的被郡主鄭玉嬌覬覦,有著更多一點的故事懸念。郡主原來顧及皇親女性身份而不願設計陽池,然婢女春桃一番的洗腦之後,理性終於退到後處,讓魔性向前。平南大將軍知陽池酒後污毀郡主與皇親國戚名聲,欲治罪陽池,但郡主求情,願委身相嫁。陽池見郡主不計名份,倒也真誠相待。

千百年來,東方傳統女性對於愛情與婚嫁,總是居於被動,並相信著愛情的美好。認為只要自己能夠為愛情犧牲,便值得一切。然而,事實終不會因婦女一昧的犧牲美德,而有所善終。故事中的郡主本也是具傳統女性思想:願與梅娘共事一夫。然而卻因婢女一番獻計慫恿,柔軟的心剎那之間全化作惡魔行事。並對陽池承認,一切加害皆其所為……

郡主的單純與可恨,皆在於此。以為對陽池全數招出,便能獨得一人所愛,殊不知在其起心動念要讓梅娘知難而退的同時,真實的愛情便已不復存在。郡主的單純與真實在魔念升起的那一刻便已煙消雲散……愛情究竟是使人成長亦或是使人墮落?全在起心動念之間。

鄭王爺聽梅娘喊冤,控告者正是自家皇妹,便將梅娘再帶回王府。為了保皇妹還是殺梅娘,王爺陷入人心的掙扎兩難局面,終究敵不過人心的自私護短,不得已只得對梅娘趕盡殺絕,而陽池為自保,只得裝瘋瞞天過海。

看似陽池、郡主、王爺都有其人格缺陷,以致做出不得不的選擇,然而若在起心動念之際,角色們有能力後退幾步,猶如靈魂出竅,對自身有所觀照,或許梅娘的命運就不會一縷幽魂鎖梧桐了,但,也正是故事人物無法有全然的觀照,才能在舞台有著勾人省思的空間存在。

景勝戲劇團不只為了延續客家戲本土文化,亦希望為客家戲曲開創新局,力求創新與突破。此番演出皆為年輕新秀擔綱主演角色——平南大將軍舞台演出穩重果具王爺英姿形象、郡主玉嬌潑辣詮釋使壞,彷彿惡魔上身的殺紅了眼,令人膽顫與唏噓;梅娘眉宇間盡露溫柔婉約、坤寶有童真。此次《鴛鴦淚》演出,演員演出呈現較之以往細膩許多,角色的分配也都符合演員本身氣質。音樂編排上,許多的曲調也運用搖板變化,來表現角色情緒上的張力與無奈,因此確實產生了催化觀眾與演員之間心理距離靠近的作用。景勝劇團努力讓客家大戲在年輕一代中重心紮根,而年輕演員是否能夠讓景勝客家戲曲,走出嶄新的一片天空?值得期待。

話說包拯路經梧桐樹,感陰風陣陣,知事有蹊蹺。便下轎請出梅娘冤魂,接受控冤。包拯辦案過程中雖遭太后以平南大將軍安社稷有功百般阻撓。最後戲終,陽池一家冤案終於沉冤昭雪。

景勝的公安戲是不錯的,不過此次《鴛鴦淚》編排的包公審案,似乎還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或許為了交代「原本良善的權貴如何成為面目猙獰」的魔鬼細節,而壓縮了包拯這號重要人物在戲中的份量。如若能再增加辦案時張力,更能大快人心。畢竟,觀眾整晚所等待的重點之一,也就是這一刻惡人正法的快感與舒暢。

我們所遇到的人,都是一面面的鏡子,投射出我們身上那些,自己不曾了解的碎片,學著去面對那些碎片,就是我們的考驗。《鴛鴦淚》之中,可窺見人性本善良的一面,但正如榮格說,人們為了逃避面對自己的靈魂,可以做出各種荒誕不經的事情來,依著自身所衷而選擇的,往往也因自私與貪婪而往惡的他方而去,最後終為不歸路。愛,其實和對方是誰並沒有關係,都是我們的小我,期望從別人身上,尋找支離破碎的自己;愛,是在一次一次劇烈的情感碰撞下,逐漸了解自己本來樣貌的過程。如果不是如此激烈,我們又如何能夠一層一層,脫下自己頑固的小我面具,在血肉模糊之中學會成長呢?

這就是真正的修行本身。經歷愛情,讓我們學習如何去愛人,而愛情就像所有的藝術一樣,能夠是藥,能夠治癒每一個不完整的靈魂、治癒累生累世所隱隱作痛的創傷;卻也可能是毒,端看如何選擇、飲用。《鴛鴦淚》給觀眾最大的醒思莫過於郡主鄭玉嬌一開始便選擇讓瓊漿成為了毒,而自行飲鴆止渴。

《鴛鴦淚》

演出|景勝戲劇團
時間|2018/11/02  19:30
地點|中壢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