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巧構設,後生可畏《金蘭情X誰是老大》
8月
01
2012
金蘭情X誰是老大(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65次瀏覽
黃佳文

演員,或許算是個職業騙子,專門瞞騙觀眾他們的真實身份,他們在舞臺上聲稱自己是某某人,揚聲要戰鬥卻也只是虛晃數招,我們這些觀眾明知受騙仍執意上當,看臺上的人物爾虞我詐,自己的心卻在無意間也被騙走了,這才發現,戲劇這高明的騙術特別愛讓觀眾投以熱烈的掌聲,結下再赴劇場看戲的情義。

《金蘭情X誰是老大》全劇的敘事編排出入古今,但情節羅織相當緊湊、完整(全劇約一百二十分鐘)。劇情由於緊扣著巧希(劉建幗飾)、佑穎(李佩穎飾)的身世,以及黑龍組、長田組的興革,儘管敘事錯綜仍不難理解其來龍去脈,編劇劉建幗在戲劇敘事的構設上可謂盡善,若能再作簡化或善用影音視聽則盡美矣。

本劇演員雖少,但飾演的角色繁多,在人盡其才的安排下面貌多變,十足考驗演員角色變換的能耐,但也因此曝露出人物形象單調的弱點,尤其劉建華扮演之人物多達五位,除了山崎以外的人物形象大略相同而缺乏各自特質,或可構思突出各種角色的細微差異,演技勢必更上層樓。

演員雖少,但歡鬧的歌舞場面貫串全劇,首尾相應而有助於入戲與出戲,這亦是許多歌舞劇慣用的手法,較為不同的是,兩組人馬演唱時分別以華語、臺灣話區隔,達到語言上的交流互涉,為之後曲調的融合調適先做暖身;在音樂方面也以流行樂、搖滾樂先聲奪人,吸引觀眾注意,再讓劉建華、李佩穎唱出豫調及歌仔調,並呈兩種各為主體的傳統聲樂。

其中,當年輕武田(劉建幗飾)、年輕黑龍(劉建華飾)及佑穎母親(何芹蕙飾)分別以【二八板】、【十一字都馬調】及【黃梅調】對唱時,各種曲調穿插但不至於突兀,則可見曲調的應用實有其發揮的空間與彈性。整體演員表現而言,較為可惜的是要角以外的演員缺乏戲曲功底,武器的持拿與應戰乏力而虛弱,齊唱雖掩蓋了音量小的缺點,但音調高低不定、節奏快慢不穩的情況仍有待改進。

全劇在語言、音樂曲調上刻意以「合作」的方式宣示跨劇種結合的可能,再透過身段做表、服裝設計、影音傳播等技術的搭配,達到跨時代的涵融與衍異。《金蘭情X誰是老大》並非推陳出新,而是奇巧地鋪陳一個黑幫故事,而在出入古今的同時也適當地保留了戲曲的基調,也巧妙地落入小生小旦終成眷屬的窠臼,即使如此也不太有庸俗的感受。

我們無須在意這是傳統還是現代戲,只須明瞭觀眾的多情會影響戲曲發展的可能性。劉建幗在節目冊中即表明,他(們)用年輕的、輕鬆的、搞笑的、富創意的方式來做戲;戲裡我們看到了漁夫(李佩穎飾)在淘淘白浪上游動、子彈射擊後迴旋的飛動、仿若超級瑪莉闖越障礙的移動,這一舉一動之間其實涵括著創意的巧思,雖則過於誇張、浮濫,但為搏君一笑也算招數盡出了。

奇巧劇團推出《金蘭情X誰是老大》,瞻望了戲曲新實驗的可行性,也推出了切合觀眾喜好而具備創意商機的作品,但不禁要擔心下一步的走向會是如何?劇場表演作為一種娛樂但不僅只是娛樂,也負載了與觀眾互動的意義,當觀眾看戲飽受愉悅之後,剩下了些什麼?顯然地,這齣戲尚未能達到雙向互動的體悟與交流,這是往後可以思索、邁進的初步考量。

寬泛地看待《金蘭情X誰是老大》此一類型的劇作,其實沒有歌仔戲或豫劇的主/客問題,且歌仔戲發展以來,早已涵融了京劇、北管、南管、高甲等劇種的音樂曲調、身段做表,兼容並蓄的本質使其在臺灣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當然其他表演藝術亦有跨界合作的可行性,端看如何做?做什麼?

值得思考的是,為何這部戲能引發觀眾的熱烈迴響?為何許多笑點都在預料之中?或許關鍵就在於劉建幗同時擔任製作人、編劇、導演及演員,同時掌控表演與技術加工,所有的安排、設計充份顯露出劉建幗的風格與識見。但不禁擔憂日後所推出的劇作若也是如此身兼數職,是否模式複刻而難有創舉。

新生代的劉建幗、劉建華和李佩穎都尚有發揮的潛力,持續精進定能有所突破;既然後生可畏,那麼縱橫劇場多年的專業演員、編劇、導演等表演工作者也該知所惕勵吧,衷心期待前輩們不服輸地推出新作,藝表人才,拓展新時代的戲曲新視野。

《金蘭情X誰是老大》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2/07/29 14:0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