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的創新之路《越人歌》
12月
31
2018
越人歌(臺灣京崑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8次瀏覽
林哲立(Guildford School of Acting 導演碩士、劇場執行製作)

2018戲曲夢工場《越人歌》是導演楊儒強與臺灣京崑劇團的第三次合作,靈感來自於《說苑》中〈越人歌〉與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一詩,延續了楊儒強對古典文學詮釋一向的挑戰精神,以傳統戲曲訴說同性間情慾。不同的是,他並非採用移植手法,而是以中國文學縱的傳承去創作,以新舊價值的衝突美學與當代議題連結。回顧楊儒強的創作軌跡,《尋夢》(2016)是借用戲曲題材的跨界劇場,先前之作《湯谷龍陽》(2016)講述同志,保留崑曲唱腔卻將音樂新創的「崑曲風劇場」;《琵琶行》唱回西皮二黃,開始回歸傳統戲曲的本質,《越人歌》則是在傳統與創新中探索平衡點的實驗之路。

這齣戲分為六幕,每一幕都提供了不同的功能。

〈白梅落花〉佈景上佇立了一株花瓣緩緩飄落的白梅,一身金色華服的王子背對觀眾,從手握花枝的白眉道人手上接過一朵梅花,埋下伏筆。

〈石山求藥〉揭露狐狸的角色資訊,例如玉娘欺騙王子二人博取同情,透露了如何修練成仙的過程以及害怕天神降火的弱點。玉娘在沒有原因的情況下自行透漏太多資訊,對我來說並不合理。此幕一開始,玉郎與玉娘貼身同步一段舞蹈,象徵兩者一體兩面的手法倒是精巧。

〈雨夜傾心〉此幕呈現彼此動心的瞬間,然而編劇所寫之詞太現代,如同日本純愛小說,導演過於刻意營造觸電瞬間,再加上京劇演員擅長用手眼身步法表現角色,瞬間將風度翩翩的王子變成看到可愛弟弟就想搭訕的登徒子。

〈與子同舟〉這段運用舟上舞劍以及約定來日相見訴說愛情,但舞劍已經在上一段用過,最後一句玉郎的「沐浴待君歸」,又太過露骨,加上搔不到癢處的主題曲,實在平淡。唯一亮點是多媒體所投影的流動水墨畫,以及玉郎變出槳時的音效與燈光。

〈燒山收妖〉祭台前,王子掀開祭台上的道袍,動畫往上一收,道袍下的炭盆冒出煙,這時節奏被推上了高點卻以燈暗換場,導致後來天兵天將的出場能量無法接續。打鬥分由玉郎、玉娘互相交替以呈現兩者一體,然而這手法已經用過,不如安排狐精分靈為二,在場上打成一片。最後是王子來了,一劍刺死狐妖,運用的也是玉郎在玉娘身後,兩人交替,營造在火場中突然閃過玉郎形象的錯覺感,然而王子的反應真的很平淡,刺傷狐精就跑走了。

〈越人情歌〉呼應前段,然而船夫說王子年年來,卻又在此將梅樹的資訊從頭揭露,不免讓人狐疑王子到底何時發現梅樹是玉郎化身?且王子表現的悲傷層次單一,到底是事過境遷的惆悵?還是恍然大悟的悲慟?相對於之前的武打場面,最後白眉道人出來只用手灑了一些花瓣實在是太小器了,為何不來一場落花雨?

創作者在演前座談提到戲曲劇場的概念,提供不懂戲曲的觀眾一塊敲門磚,以及如何使戲曲題材更加多元,這個作品算是成功了。然而,美中不足的缺點是感情戲書寫的語境,情節過於現代,收放之間可再拿捏,點到為止,並刪除過多的旁白。導演與演員或許能再多做些內在衝動(impulse)的練習,而避免停留在表面的演技,使整齣戲靠導演擅長的武打場面撐持。除了過多的武戲,《越人歌》所有唱曲皆用歌隊幕後伴唱,演員默聲作態,如同電影中非劇情聲音(Non-Diegetic sound,又譯畫外音 )的運用,很可惜。主題曲在劇中反覆出現,卻選用京白非韻白,柔和緩慢,京胡也不突出,若是不諳音律之人,雖不致與崑曲相混,但聽起來也不像京劇。但《越人歌》仍有許多亮點,故事結構在五十分鐘內以適當的速度揭露推進,劇情結構合理穩定。燈光與多媒體在小劇場中的運用雖簡不陋,服裝精緻華貴,武打戲流暢精采,整體來說仍有一定水準。

《越人歌》

演出|臺灣京崑劇團
時間|2018/12/16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巧妙連結同性情感議題,利用表面的謊言,揭露生命的真理,讓觀眾直視慾愛的本質。對觀眾而言,劇中揚棄永生,忠於愛情的六尾靈狐,最終的結局,是否呼應現實世界的景況?(陳伊婷)
1月
03
2019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