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魍魎傾巢而出《臺彎》
10月
09
2019
臺彎(迷內 Me-Nay提供/攝影吳俊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56次瀏覽
戴尹宣(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生)

生命的時間軸不屬於「酷兒」(Queer),不屬於被排除於異性戀正典之外的魑魅魍魎;魍魎們無法擁有(所謂)正常的飲食、正常的睡眠、正常的性關係、正常的愛恨嗔癡,也於是無法如「正常人」獲得一份穩當的工作、結婚生子、終老一生。酷兒正是當代社會的魍魎,無愛無家,在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的時間裂隙中招搖著魅惑的觸鬚,召喚出一個頹靡碎裂的時空,在那裡不分白天不分黑夜,人們共舞共感,既是天堂也是地獄,因為我們沒有明天。

乍看《臺彎》一作,其看似發散的敘事軸與空間分配難免讓人不知從何「聚焦」,然看完整齣表演,不難發現編導在敘事策略上的選擇,是從形式上打破常規性的線性時間軸,讓六位表演者的身/聲/生命鑲嵌於碎裂的時空縫隙間,開展成一幅獨特、曖昧而喧囂的酷兒時空。

整場表演可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揉合台灣傳統民俗信仰的符碼,由六位表演者分別捧著自己名字的牌位,匍匐進場,圍著大圓桌如孤魂野鬼般爭相搶食桌上的食物,最後在一陣激烈的肉身纏鬥中戛然而止,回到各自的空間。重複性的展演在這個被異性戀正典所建構的「家」中,無法被共同化約的苦痛與欲望,如貼了常德街事件報導的報紙牆面針對男同志污名的刻畫,或是佈滿身心科藥物的浴室洗手台,在裡頭掙扎哀嚎。這些碎片在第一部分的最後匯聚成六位表演者肉身碰撞間的集體狂歡/狂躁,伴隨令人感到高度壓抑與緊繃的聲光效果。作為觀者的我生理上也感受到強烈的不舒服,甚至一度很想逃離,卻仍渴望繼續觀看;從基進的層面思考,這樣無所適從、無法動彈的感官與情緒經驗,不也正是酷兒的日常?

在第一部份感官的高潮之後,迎來一個小段落。六位表演者再次圍在圓桌旁,拿起寫著自己(在漢人父權家國體制中「被賦予」的)名字的牌位,將名字撕毀,重新提起筆,寫下各自真心想望的名字──有的覺得自己是怪奇少女,有的覺得自己是鬼,有的則覺得自己只想當一具身體。緊接著畫風陡然一轉,現場響起節奏感強烈的走秀配樂,表演者紛紛帶著自己的牌位,以新的名字帶著自己揀選的服飾配件,以無法被異性戀正典「指名道姓」的身份亮相走秀。帶著這樣看似突兀的轉折,在夾雜著高頻麥克風雜訊的結婚進行曲中,我們被帶到了戶外,參與一對男同志的婚禮,並將傳統結婚習俗中的潑水與踩破瓦,轉化成灑水與踩爛象徵異性戀框架的法典,在諧擬之中,婚家體制的荒謬殘缺昭然若揭。最後在男同志手牽手入「洞房」後,巨大的彩虹鯨魚旗被掛起。表演者之三兩上前,用筆在便利貼上草草書寫,「但我這輩子還是不想結婚」。

誠然,如同整齣表演的結尾,婚家體制與對酷兒對未來的想像緊密連結,有些人獲得「幸福」,有些鬼魂仍不願離開陰溝,但不論是誰,在那些共同交纏的剎那,都同是殘暴體制下的倖存者,半生不死的存在著。《臺彎》在闡述酷兒存在時,運用了新穎大膽的敘事策略,讓酷兒在現代社會的裂隙中以魍魎的型態彼此依存,不論過去,不論未來。

《臺彎》

演出|迷內Me-Nay
時間|2019/09/08 19:3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山城53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江峰的《臺彎》模糊日常與表演的界線,它無法告訴你婚姻的祝福與努力孰重孰輕,無法告訴你地獄的呈現是否是壓迫的唯一解,無法告訴你這是不是屬於臺灣全體的意識,它創造一個本於日常也異於日常的家內空間,邀請你參與演員生命與傳統習俗的重構過程。(張庭瑋)
10月
08
2019
英巴爾藉由將表演者的身體與紙張物質化,使彼此之間的物理特性形成張力,以此探索何謂脆弱。然而,當表演前段,英巴爾在高空上將紙張逐次撕掉的印象還烙印在觀者心裡時,最後的戳破紙張已能預料。同時亦再次反思,紙的脆弱只能撕破或戳破,或者這其實是最刻板的印象。
2月
08
2024
結合飲食、玩樂等體驗的沉浸式演出,大概在COVID-19疫情於台灣爆發前達高峰(2019年、2020年),隨後因疫情各種限制而接近覆滅。不過,隨著疫情趨緩、限制鬆綁,這類沉浸式演出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一村喜事》在這波趨勢裡,有效結合眷村美食與環境、辦桌習俗與氣氛,在新開放的空軍三重一村裡頭,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真的辦了場喜事。
12月
20
2023
本文聚焦有別於當代藝術中「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延時性展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或「計畫型創作(project art)」涉及現場展演等等呈現形式,而是具有特定時間長度且約定俗成下觀眾需全程參與、並不鼓勵觀眾自由進出的劇場作品為主要討論對象。
12月
18
2023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
我們沒有辦法拒絕這些感官刺激,比如裸體,或是光滑的手掌、膝蓋、小腿與絨毛地毯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摩擦的聲音。我們需要對裸體──過去總是用來指涉自由的人的意象──的詮釋保持距離,才有辦法真正看見作品。
9月
2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