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古老哲學與愛《東方夜譚Ⅱ─狐說八道》
6月
10
2013
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8次瀏覽
林君如(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生)

鑼鼓喧天的舞獅、焚香祝禱的男女、幻化成人的狐仙、趨毒避邪的艾草、齊聚一堂的壽宴,從古至今多少的東方印象,皆在「狐說」的「八道」中一一呈現。

五年前胡小二告訴我們「小聰明不是真智慧」、馬老咬讓我們了解「武功越高、責任越大」、呆虎讓我們知道「因材施教、知人善任」,三者傳遞著「正心、正念、正義」的真諦,與孔子所說的「知、仁、勇」相互輝映著。《東方夜譚》一個個正氣凜然的鄉野傳奇,再現了傳統的俠義精神與東方傳統的價值。其中說書人這個極具東方意象的角色,穿越時空,以說故事的方式串起這三個故事,古今交錯,時而與故事中的人物對話,時而與台下孩子互動,活靈活現的表演,頗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但爾後在劇末卻僅以「劇中人物都在生活中」的說法將整齣戲的連貫性一筆帶過,雖然值得讓孩子細細品味,但是否過於理所當然了些?,若是要服膺東方文化的精髓,是否還有哪些遺珠之憾呢?

因此,延續初衷,《東方夜譚Ⅱ─狐說八道》開宗明義就昭告天下,其「重現都市叢林遺失的俠義精神 ,給孩子最好的品格教育」的願景,事實上,細看劇中柱子的「禮」、龍將軍的「義」、李十郎的「廉」與仇偉恩的「恥」,無一不是東方思想中的核心價值。然而除了具象的文化象徵印象、教條中的文化意涵,生活中的文化不也應該包含了精神層面嗎?所以老天爺是不是也該講道理,祥子媽最後不也把祥子救活了、沒有人性也無心的仇偉恩不也放下屠刀改過向善了、甚至連原是袖手旁觀的狐仙最後也出手扭轉乾坤,或許世事不總是那麼絕對,解開命運才能真正創造圓滿結局。然而,同時「前世今生的因果緣分」與「太極陰陽的和諧圓滿」也若隱若現地貫穿全劇,儒釋道三教在劇場上默默地合一了!在這充滿東方哲思的人生寓言中,當然也有著某些對於傳統價值觀的挑戰,萬事都是天注定嗎?

為了讓孩子踏出早已習慣的西方文化思維,進入博大精深的東方世界,編劇除試圖在劇中保留中國根本的語言和習俗外,更巧妙地在中間搭起了一座名為「家」的橋梁,不管是穆老爺與月桂之間彰顯傳統父權的父女之情、龍將軍與老太爺之間以國為重的父子之情、祥子媽與祥阿子之間不向命運低頭的母女之情、還是仇偉恩與孩子久別重逢的父子之情,在在都顯示了「家」對於中國人的重要。尤其是月桂斗膽挑戰穆老爺的權威,勇敢說出下嫁桂子想法此時;老太爺在龍將軍出征前,告訴他該做去做之際;祥子媽不怕危險、鍥而不捨懇求胡大娘救救祥阿子之時;仇偉恩在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兒子後,毅然決然金盆洗手此刻,種種都顯示了家人之間的「愛」。這種「愛」並不受制於時空或文化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那轉轉轉、變變變的複雜情節早已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他已看見了「親情」,這個離他最近,而且是立基於中國,這個重視「家」的東方文化上的普世價值。

《東方夜譚Ⅱ─狐說八道》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3/05/25 14: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