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專題
影視音
人物
我要投稿
註冊
|
登入
中文
|
EN
京客台結合,實驗尚未成功《霸王虞姬》
11月
13
2013
霸王虞姬(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提供)
2045
次瀏覽
作者聲明:
因為本人文章有待補述,已自行刪文,敬請各位讀者見諒。
劉富丞 敬上 2013/11/15
《霸王虞姬》
演出|
時間|
地點|
戲曲
劉富丞
國家戲劇院
小咪
投稿評論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江彥瑮
陳霖蒼
霸王虞姬
推薦評論
深入了解
蘇紹瑜
科技與狠活的實驗劇《皇上還沒來的時候》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戲曲
投稿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
「壁」製作委員會
臺灣戲曲中心
2025戲曲夢工場
投稿評論
蘇紹瑜
94
深入了解
楊禮榕
體感與表現的美學擂台賽《鬧・NOW》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戲曲
投稿 2025
鬧・NOW
台北木偶劇團
臺灣戲曲中心
2025戲曲夢工場
投稿評論
楊禮榕
552
深入了解
蔡佩伶
神與人的遊戲迷途:形式拼貼下的歌仔戲失重感《倚天途龍記:救命!我的媽》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戲曲
專案 2025
倚天途龍記:救命!我的媽
明華園星字戲劇團
文程廣場
兒童歌仔戲
蔡佩伶
522
深入了解
蔡佩伶
虛實之外,要有自己:外台旦角的自我歷險《比目戲情》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戲曲
專案 2025
比目戲情
繡花園戲劇團
大稻埕戲苑
蔡佩伶
2388
深入了解
蔡孟凱
仿生劇場會夢見電子戲曲嗎?《皇上還沒來的時候》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戲曲
專案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
「壁」製作委員會
臺灣戲曲中心
2025戲曲夢工場
蔡孟凱
1115
深入了解
蔡佩伶
從《媽吉》看語言政治:臺語唱回歌仔戲的身體與文化現場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戲曲
專案 2025
媽吉
狂想劇場
牯嶺街小劇場
蔡佩伶
1970
深入了解
林慧真
視覺滿台,劇情空乏《天龍遊俠之萬教查恩》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戲曲
駐站 2025
天龍遊俠之萬教查恩
蘇俊穎木偶劇團
臺南市玉井圖書館
林慧真
811
深入了解
蔡佩伶
在邊緣,算前塵——《低・俗・畫本》與籤詩的召喚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戲曲
專案 2025
低・俗・畫本
烏犬劇場
臺灣戲曲中心
2025戲曲夢工場
蔡佩伶
1891
深入了解
李天群
當導聆遇上戲中戲,愛情悲劇的錯位與失語《比目戲情》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戲曲
專案 2025
比目戲情
繡花園戲劇團
大稻埕戲苑
李天群
1830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