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空間的溫度與呼吸《汽車劇闖》
11月
18
2013
汽車劇闖(華生藝術生活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46次瀏覽
杜凱捷(台灣大學戲劇系學士)

非傳統敘事空間表演,或是特定空間表演(Site-Specifc Performance)在1960年代左右與前衛劇場(Avant-Garde)在歐美開始興起。越來越多的表演者以及藝術家試圖擺脫劇場長久以來的第四面牆傳統,試著找尋各種不同的空間(Site)並且佔據、重新打造成一個特定的,暫時的劇場。在表演「佔據」這個特定空間的時間裡,那條原本隔開表演者以及觀看者的線被模糊,並且在表演以及劇場元素的催化下,原本觀眾熟悉的空間變得陌生,激發觀者對於原本空間的另一層深刻的觀察。

此類表演雖在國外盛行,但在台灣卻較少見。雖然還是有此類表演如河床劇團的《開房間》,或是再拒劇團的《公寓聯展》,但確為一塊仍待開拓的疆域。《汽車劇闖》邀請十九位藝術家個別創作,並且採「一車一觀眾」的表演形式,在非常私人的車內空間裡挑戰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距離:究竟可以親密到什麼程度?而什麼程度會使觀眾,甚至是表演者本身,感到太過親近?

在《銀砂黑,試6058》這場演出中,上車後,身穿正式西裝的表演者要求觀眾繫上安全帶,並告知此場演出是最特別的一場,安排觀眾到官邸與總統夫人以及文化部長喝下午茶。在詳細解說並詢問觀眾身家背景以及車內的錄音和攝影裝置下,觀眾確實被說服整個事件的真實度。在表演者說快到官邸的同時,突然,司機在河堤邊極速剎車。表演者拿著槍走到後座對著觀眾,「乖乖聽話,我就不會傷害你。」一場騙局,一個走投無路的男人要綁架觀眾來贖回他同樣被綁架的妹妹和她的女兒。觀眾被蒙上眼罩和耳罩,手被綁起來並且有一條繩子跟表演者綁在一起。車子突然發動,以超高速並且扭曲的路線在城市亂竄著。

在此刻,原本平凡的車內變成了一個魔幻的劇場空間,並且是完全直接裸露的感官衝擊。雖然會立刻知道這是一個表演,但當身體確實被執行一個「綁架」的動作時,表演者的命令口吻,套在手上繩子的觸覺都讓我心跳不自覺地加速,手不斷地冒汗,以及不停的因為高速轉彎而造成身體上的頭暈噁心感,讓我真實的感受到自己無援的處境。在視覺被剝奪的情形下,我不停的靠著車外的聲音來辨識我身在何處。並且在途中耳邊響起不真實的,似有若無的音樂,還有遊行的聲音等等,讓我懷疑我是不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後來才知道是表演者巧妙安排的錄音),藉由聲音以及這一切和車內空間變得虛幻又真實。

表演者開始分享他的故事。「我要說一個關於我,真實的快樂的故事,和一個悲傷的故事。當我說完的時候,換你說你自己的故事。」很不可思議的,也許是在那種像夢一般的感覺裡和在一個親密的車內空間裡,或是被綁架所以不敢抵抗,我竟然沒有任何遲疑就與一個陌生人分享我內心最深處的秘密,和幾乎沒有跟人說過的故事。我身上連著表演者的繩子讓我們的距離前所未有靠近。我聽得到他的呼吸,感覺的到他的掙扎和焦慮。我們的關係不再單純只是被動的觀看者和表演者,而是兩者不停互換重疊的關係。

我不再是坐在觀眾席的第三者,我是完整地在表演當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我的故事影響表演者的選擇和戲的走向,這個表演是完全獨一無二屬於我的。並且因為我的存在,整個表演才有意義。這是以前當觀眾從來沒有過的,一種非常特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希望你以後的人生,都可以像今天一樣這麼確定。我希望你越來越好。」表演者聽完我的故事之後說著。他隨後和司機雙雙離開車內,留下還戴著眼罩和耳罩的我獨自一人。此刻,車內變成專屬我的私人空間,而這個短暫的獨處,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珍貴且魔幻的時刻。在之後與表演者聊天時,他分享他看到不同觀眾在這個獨處時刻有著不一樣的反應。有人在不停的拭淚,有人還在剛剛高速行駛下的激動,有人在靜靜思考剛剛發生的一切。他的角色反而變成「觀眾」,看著「表演者」最直接最真實的情感流露。

《汽車劇闖》

演出|梗劇場
時間|2013/11/09 13:30
地點|車內以及城市各角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