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裡的思念《美味型男》
11月
20
2013
美味型男(耀演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5次瀏覽
連修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

在匆忙的城市裡,我們都只是孤獨的個體,只能一個人面對生活、面對社會,所有的不安與妥協都埋藏在心底無法訴說,而梁允睿個人創作的《美味型男》,喚醒了來自家人的溫暖和關懷,深刻感受到家人隨時在身邊守候的安全感。

一開場的噩夢雖然還無法快速進入情境,但耳邊不斷迴響記者尖銳而充滿嘲諷的言語,似乎說明梁允睿夢境底層的恐懼-母親死亡的原因來自緋聞纏身的兒子,而當節目導播要求轉換個人風格,做人好難的心情隨即宣洩而出,可當在準備中式食譜時,詭異的綠光浮現伴隨母親的靈魂附身,這樣充滿劇場性的變化卻察覺不出違和感,也在母親充斥著濃厚台灣味的唱腔中,聽見了這齣戲最重要的核心-用心料理才能撫慰遊子的心。

上半場用相當快節奏的方式進行,而梁允睿也毫無瑕疵演繹每個角色,當中轉換速度不禁令人咋舌。相對的上半場也有種一口氣閱讀完的壓迫感,到中場休息時才能夠換氣呼吸,碰巧的是中場換景時恰巧發生一場地震,彷彿宣告準備進入另一個時空。下半場是以輕鬆詼諧的料理節目現場呈現,觀眾的位置正如同電視播出時的畫面一般,更讓人身歷其境,像是真的在攝影棚當中,而後更進一步挑戰觀眾感官,美味型男現場烹飪,視覺、聽覺、嗅覺同時衝擊,發現自己已經完全投入在這場戲裡,確切感受劇場的全部。

必須說音樂為這場戲創造許多感動,聽到窗外雨聲聯想到兄長的死亡,進而引導出兄長遭火舌吞噬的悲劇,完全是八點檔的劇情設計但是在梁允睿充滿感情的歌聲中這一切都成立了。「天天想你天天問自己…」,卻始終無法鼓起勇氣面對母親的矛盾,隨著音樂不斷產生衝突,母親的閃爍其詞,兒子的咄咄逼人,無縫接軌的演出讓人信以為真,於是開始相信真的是母親的靈魂在兒子的身體裡,為了完成最後的任務所以回來。

最後一場戲,在梁允睿的深情演唱中,摧枯拉朽般的逼出所有人的眼淚,觀眾席間此起彼落的哽咽聲證明這首歌的動人,從芹菜炒魷魚到蔥香炒蛋,再到洋蔥胡蘿蔔炒肉絲,每一次的美味上菜都是來自母親殷切的呼喚與關懷,每一道菜的製作過程都加深母親的意念與想像,才明白原來母親心中對兒子的期待,正如同歌詞所訴說的:「你不是一般白的蘿蔔,你就不該簡單。」或許記憶中對兒子的遺憾無法彌補,於是勇敢的母親用彩虹的光芒,替兒子照亮生命的窗,走過思念與原諒,懇求盼望兒子幸福,所以唱出「男的女的不要緊,只要他能疼惜你,陪你聊天,聽你做夢,如此我才能安心返去。」也在此時體會到身為母親與孩子的心情,不可言喻的能量精確地擊潰眼眶,讓人毫無防備的哭出來。《美味型男》不只美味,同時挖掘每個人心中對家庭的渴望,用心料理才能撫慰遊子的心,用心聆聽才能感受字字真情,用心品嘗才能發現真誠而令人動容的母愛。

《美味型男》

演出|梁允睿、耀演
時間|2013/010/31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盤芹菜炒花枝就這樣一排又一排地傳下去,在劇場吃東西再也不是禁忌,而是一種溫暖的體驗。我想劇場作為一個讓故事與人相遇的空間,真實的交流或許是這場演出最獨一無二的地方。(陳怡君)
9月
02
2015
演員一人分飾兩角,在男女/老少之間的性別與世代差異中,豐富了不少音樂上的可能性。在母親鬼魂現身/附身時,以念經般之音調節奏唱誦母親書中的食譜步驟,是相當巧妙的設計。母子倆在節目中邊做菜邊吵架、賭氣的段落,就經由樂團如秒針滴答聲的固定節奏拍型,提供了合理的動機。(白斐嵐)
9月
09
201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