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好菜,一齣好戲《美味型男》
9月
02
2015
美味型男(紅潮劇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09次瀏覽
陳怡君(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戲未開演之前,編曲兼現場演奏的黃長頌自彈自唱了幾首歌,乾淨充滿感情的歌聲已經讓大家陶醉不已,特別撫慰了在傾盆大雨中趕去看戲的溼透的觀眾們。

「美味型男」梁允睿除分飾母親和他自己,再加上發展劇情之角色:主播、節目製作人、節目部人員和記者,總共六種角色切換自如,但演員身在這些配角時的表現,遠不如母親/兒子角色切換之間的衝突來的精彩。操著一口台灣國語,而且活潑愛說笑的母親-白米廚娘,有其豐富的故事和心理轉折,貌似一個大剌剌又粗魯的歐巴桑,但卻流露出母愛之溫柔細膩,特別展現在以下兩個片段:當兒子以為母親離開了,安靜準備菜單時,母親伸手為兒子撥頭髮(梁允睿反手撥頭髮),以及在最後母親即將離開時,為兒子提醒觀眾:「等一下允睿拿菜給你們吃的時候,記得跟他說加油!」母親的關愛和祝褔為全劇最動人的地方。

梁允睿飾演白米廚娘的篇幅略大於美味型男,雖然重要的線索和劇情發展是由美味型男來帶出,但更多時候是由白米廚娘在現場煮菜並講述母子之間的點點滴滴,包括與觀眾互動,她的鮮明性格和重份量的演出,使我們不禁有一種錯覺,錯覺白米廚娘才是真正生活著的人,而美味型男則是處於漂流狀態下的不安定靈魂,或許「家」並不是屋子,也不是故鄉,而是有媽媽在的地方,美味型男的孤獨來自於對母親有太多的愛與恨,卻無法好好的說明,所以直到最後一首歌,白米廚娘溫暖地表達對兒子的愛融化了彼此之間的冰山,美味型男的心也才得以釋放與沉靜下來。

音樂劇中歌曲絕對是關鍵,作為一個觀眾,「聽得清楚」和「感覺對了」就是加分的。但第一首歌曲我想並沒有發揮很好的效果,我們大致理解這首歌在表達媒體的真相與亂象不分,是透過多媒體投影和歌曲前的新聞台詞,卻不是歌曲本身。另一方面,演員梁允睿演唱功力高強不在話下,一人分飾多角時可以做聲音上的豐富變換,但唱歌時就無法克服這樣的難題,雖透過表情、表演和語言(兒子唱中文;母親唱台語)做出分別,但我們的確在白米廚娘身上,聽到說話與唱歌時聲音上的落差,不免有些可惜。然而整體來說,《美味型男》除了有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實也不失為一場聽覺的饗宴,黃長頌和梁允睿的演唱都如魚得水,可以令觀眾大膽去放心享受。

《美味型男》時而打破、時而建構所謂的第四面牆,劇場瞬間充滿家常菜的香味,而且強度出乎意料之外。再加上白米廚娘與觀眾互動熱烈,自由而機靈逗趣,觀眾席數度沸騰,一盤芹菜炒花枝就這樣一排又一排地傳下去,在劇場吃東西再也不是禁忌,而是一種溫暖的體驗。我想劇場作為一個讓故事與人相遇的空間,真實的交流或許是這場演出最獨一無二的地方。

《美味型男》

演出|紅潮劇集
時間|2015/08/29 18: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員一人分飾兩角,在男女/老少之間的性別與世代差異中,豐富了不少音樂上的可能性。在母親鬼魂現身/附身時,以念經般之音調節奏唱誦母親書中的食譜步驟,是相當巧妙的設計。母子倆在節目中邊做菜邊吵架、賭氣的段落,就經由樂團如秒針滴答聲的固定節奏拍型,提供了合理的動機。(白斐嵐)
9月
09
2014
音樂為這場戲創造許多感動,聽到窗外雨聲聯想到兄長的死亡,進而引導出兄長遭火舌吞噬的悲劇,完全是八點檔的劇情設計但是在梁允睿充滿感情的歌聲中這一切都成立了。(連修偉)
11月
20
2013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