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此製作的邊界(system boundary)位於東亞的物理空間及線上空間,跨越日臺等不同文化體,其設定的SQL Sequence是以生物性優先於文化性,從看似客觀的動物界生理運動基礎出發,此定序(collation)的目標是為尋求不再受限地域文化性,甚或不再受限個體差異性的編舞超越方法。(陳盈帆)
3月
25
2021
在陳沛元(ET. VOYAGER或稱ET Chen)與法國音樂家貓阿諾(Arnaud Lechat)的演奏過程中,音量最大、最奪人雙耳的反而是第三人Jerry對周遭空間的擊打──與其說他是一位主動的發聲者,不如說這棟建築透過他對木板、水泥牆和金屬支架鐵環等的動作來吐息、講話,反映了這次活動的主旨。(張又升)
3月
18
2021
乍看之下,《飄移計畫》是一個小規模、小場地的微型製作,實際上卻是相當深刻而龐雜的大計劃,每場戲的內容有問答、表演和聲音裝置三種觀演關係,計畫包含不同主題的十一齣戲、體驗展和書展等展演形式,傳播上包含了現場演出、公開影像和現場直播等藝術媒材,顯現創作團隊以劇場反思社會問題的強烈意圖,也反映出劇場的當代社會性。(楊禮榕)
1月
30
2020
當空間實驗的型態不見得是我們檢視或評析戲劇演出的最主要創新論述時,我們應進一步思考觀眾的角色,包括當策畫者或表演者企圖透過流動、不規則打破空間的限制時,觀眾在其中是否也能同樣因為無所侷限而打破與演員或角色間的界線?(黃星達)
12月
30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