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騷動的真實《話語靜止時》
11月
28
2017
話語靜止時(三十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3次瀏覽
陳韻棻(台灣體育大學舞蹈所研究生)

人與人之間溝通是相處之道,話語之中稍有的停頓卻產生許多意識交流與互動情感。三十舞蹈劇場編舞家張秀萍著此次編創出〈話語靜止時〉和〈傾聽我說〉兩首「關係」之作,表達出社會大眾日常與他人互動所經歷的情緒變化及自我內心的交錯複雜。

〈話語靜止時〉一開始由法文歌曲〈Kiss Me Again〉揭開了序幕,在輕鬆詼諧的音樂中舞者們身穿暗色系棉質便服,以身體後仰雙腳往前邁步的方式出現,特別令人注意的是舞者兩手後彎呈現爪狀,呈現出手提重物般無法自由輕鬆行走的意圖,也和音樂中的氛圍有明顯的對比。接著不同象徵性的道具輪流出現,顯示出與人話題中的相關性,先是由女舞者手拿拖把布盤走進舞台中央,將拖把布盤繞過頸部後開始出現反覆擦拭身體的動作之後,似乎是擦去不必要的錯誤抑或是洗去身上的汙穢。

另一位女性舞者身體筆直的進入舞台手上拿著一本書,將其閱讀後把書用力闔上並丟至地板後,舞者開始使用手掌心與臉面對面的共舞來想像與自我對話,刻意凸顯出不想侷限於書中知識的抗爭。緊接著是群舞舞者們隨著被帶進舞台的時鐘,開始以圓圈方式不斷的行走跑動,如同漩渦般無法逃脫。編舞者使用道具的本身都具有強大明顯的暗示,在音樂與無聲中透過肢體語言與物件的互動,把關係中裡的被迫倉促、不情願、壓迫焦躁不安的情緒一併顯現出來。

下一段女性的獨舞則運用單手不斷的指向清楚的目標卻又反覆使用另一隻手拉回;舞者的眼神時而銳利、時而迷茫,反覆訴說著搜索、獲取和掙扎,以聲樂和小提琴兩段音樂,搭配舞台燈光的切換,做為切割空間和時間的表現方式,來顯示自我狀態的進入與抽離。

隨著音樂、燈光及舞者切換頻率的增加和一開始象徵性的道具不斷的回歸舞台,在層層交疊之下,舞者們使用不斷以強而有力的跳躍、拉扯來引導觀眾進入了一個負面情緒的引爆區,並在持續爆炸性的音樂干擾後,舞台上留下了一名舞者眼神顯露出恐懼,身體掛滿了舞作一開始出現的所有物件,在舞者快速渣體流動下物品消失,只留下成堆象徵性的幻影。最後,舞者迅速並強而有力的刺破在地板上所有的黑氣球後,走向剩下的那一顆白氣球輕輕拿起,此刻舞者透露出特別珍惜的樣子,小心翼翼地將白氣球放在地板後慢慢離去。其餘的舞者們也分走向氣球低聲呢喃後離開,最後一個舞者用食指指向氣球後,結尾歌sarahi響起,舞者背對觀眾一個個離場,留下空盪的空間與白色汽球的對話,彷彿訴說著人與社會價值不斷的對抗與矛盾象徵,赤子之心應被喚醒和保護,結尾也巧妙的利用視覺和音效的反差來製造觀眾深刻的印象。

下半場〈傾聽我說〉也呼應著前一首舞作,在觀眾席燈未暗時已經由一位男舞者走進舞台中背對大家開始,此時觀眾的交談聲也成為了背景音樂,等待著觀眾的話語靜止。燈光漸暗後,舞者上方的影像中出現同一位舞者的半身投影,舞者與影片中的自我短暫的互視後,其他幾位舞者也相繼走進舞台中,舞者們的自我空間明顯,也著重於與影片中自我的對話,互不相干的結果如個人空間般默默的設限出自我的地盤。當影片開始改變出現單一個臉部器官攝影,放大了自我的感官知覺,由此開始與外界接觸,舞者們之間的關係也開始感變。從小片段的雙人舞,從搭肩、跟隨、互相拉扯等簡單日常基本動作到接近暴力式的拉扯推擠,表達出自我的空間與他人的關係,這樣的場景令人聯想到日常生活中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可以選擇漠視、關心或者激情緒動甚至暴力的回應。

相較於〈話語靜止時〉的音樂和道具使用的頻繁,下半場使用了連續不間段的編舞、音樂及影像讓觀眾體驗另一種無言的累積,不知是刻意的安排還是巧合,編舞者再次選擇給予觀眾大量資訊後使用鋼琴背景音樂和空曠的舞台結尾,此時回首上半場的作品,讓人有種既視感的錯覺。

兩首舞作都從個人單體且在無聲狀況下延伸出不同的人際交流與對應關係和自我定位,猶如一股不安的煩躁不斷影響四周和擴大猶如現今資訊爆炸的社會,這樣的擴張效應下,自己是否會被同化?又或者獨善其身?而慌亂過後所剩下值得珍惜的又是什麼?無限的空虛或許不如表面,而是精神上另一層的的昇華。

《話語靜止時》

演出|三十舞蹈劇場
時間|2017/10/21 19: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者與種種道具的關係,象徵編舞者想表達之意。氣球,像每個人說出的話,你可以選擇戳破對方的話語,也可以讓它像空氣一樣輕,隨風而去。(丁逸珣)
12月
04
2017
把「氣球」注入了每個人說話的權力意念,使用了擬人的手法,看似簡單的一顆氣球,卻又隱含著社會上的現實人際關係,很直白又說到心坎裡的意象。(萬彥伶)
12月
02
2017
上半場以多種道具配合生活化的動作,再現關係中流動變化的符號;下半場則以錄像與默劇動作作為支點,呈現變動流轉的關係。(陳旻禧)
12月
01
2017
使用不同手勢作為闡述關係的表徵,簡易動作搭配肢體語言的交流,舞者間關係的處理十分清晰。(蔡宇涵)
11月
23
2017
上半場〈話語靜止時〉不是呈現靜默而是騷動;下半場〈傾聽我說〉也非展現傾聽,反而在懇求傾聽。作品題名與演出內容顛倒更增加舞作整體張力。(徐瑋瑩)
6月
30
2017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