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Ex-亞洲劇團帶來《猴賽雷》這齣戲在嘉義演出,並且是用民雄表演藝術中心的大型演藝廳進行演出。《猴賽雷》這齣戲劇是以美國繪本作家HY.Mayer的作品《一隻猴子的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a Monkey)進行創作與發想。Ex-亞洲劇團的導演,看見了一句話「人類不是猴子的進化,而是退化。」這句話,因而激起了這位印度導演Chongtham Jayanta Meetei(江譚佳彥)想藉由繪本來創作的動力。
這齣戲是以繪本為主要的創作素材,而一般看過繪本的人們,能夠明白的是,繪本中是利用「畫面的本身」來營造以及推動整個故事的情節,來做為說故事的一種方法,基本上也帶有語言。但這些語言也是極精闢,且簡短的附在插畫的下方。Ex-亞洲劇團在這個繪本中,提煉出了關於動物叢林的元素,而動物的肢體、語言等,利用了跨文化戲劇中,常運用到的「拼貼」手法呈現。動物肢體方面,利用的是印度傳統的舞蹈卡達卡利(Kathakali)的舞蹈肢體,對猴子、獅子、大象、鳥等肢體作為其肢體的呈現以及發想。語言方面,筆者個人認為這是一種「戲劇去語言」的策略,或許這也是拼貼手法之一。但或許這個運用了台灣原住民語言、客家語、福佬話(閩南語),甚至是導演本身所使用的印度方言,並不使用字幕解釋台詞的手法,是為了體現繪本中「無語言」甚至可以說是表現叢林動物語言的一種方法,不用直接說明,利用肢體便可以讓觀眾了解,演員所要傳達給觀眾們的意義與內容。
由於繪本內容所抽取出的故事情節,或許是因為繪本本身的故事性是來自於讀者與圖像本身的關係,在某些情節上,似乎鋪陳的過於簡單,使得戲劇的結尾稍顯無力,筆者很明顯可以在結尾聽見導演想表達的「人類不是猴子的進化,而是退化」,但或許這句話的在最後的來臨,對於觀眾們是稍顯突兀而具有直接且具有目地性的意味。
最後提及到戲劇的整體,筆者個人認為,這部作品既是由繪本所提煉出來的創作,且叢林的形象顯得較立體,利用演藝廳的大型鏡框式舞台,反而顯得畫面上的侷限,在我們看來,舞台的經營上稍顯寬鬆,而讓叢林等場景營造顯得分散而容易失焦。聲音的傳達上,運用了場地的大型音響、麥克風等等,在語言的經營上,可能有聲音因為大聲而混雜不清。或許在劇場形式的選擇上,能多做考慮及抉擇。
《猴賽雷》
演出|Ex-亞洲劇團
時間|2013/4/20 14:30
地點|嘉義縣民雄表演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