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好戲,聲韻傳承《盡忠報國》
8月
08
2014
盡忠報國(民權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2次瀏覽
劉美芳(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連四檔「再現看家戲」最終章,請出臺北資深劇團民權歌劇團,由老團長夫人兼首任當家小生王束花女士,傳承內台時期的代表作《盡忠報國》,長女林嬋娟從冗長的連台本戲情節中提煉出重要關目,凝鍊重組再現經典劇目的舞台魅力。

成立於1970年的劇團最早落腳於台北民權西路,大橋頭一帶正是北部有名的戲窟所在,見證了歌仔戲內外臺的輝煌。過去戲院演出通常以十天為一檔,為因應業界行規,連台本戲往往以十天為期建構戲文內容。昔日戲班大都沒有正規編劇的編制,藉由講戲先生口述故事情節,分配擔任角色,指示出場順序與相互間關係,演員憑藉自身厚實的功底場上即興發揮,是謂「演活戲」。重製歷史古冊戲工程頗具難度,劇本的整理便是一大課題。古冊戲多取材歷史演義或章回小說,主角多是見諸史冊的功臣名將,藉由人物故事情節演繹歷史事件。內台戲有足夠的時間篇幅架構事件,使人物鮮明立體;濃縮為一場公演長度,取捨最是費思量。

岳母刺字教子事件,史傳雖未詳載(《宋史‧岳飛傳》:「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卻是型塑岳飛忠貞鮮明形象的重要事件;而岳飛勇破金兵卻含恨冤死的悲劇命運,更是日後衍化為戲場主角深受民眾愛戴的要因。民權整編後的《盡忠報國》版本,無法鋪陳太多細節,只能從韓世忠夫婦失守兩狼關展開,引出岳飛武舉不第,受王佐招募差點投入楊么反宋行伍,岳母心痛刺字訓誨的高潮。重頭戲在中場休息前已然揭露,勉強在下半場側重征戰的武戲結構中,插入岳母別家探子、道途被擄、沙場自刎等情節,將全劇主軸維繫在岳氏母子身上。岳母以一介弱女子獨自遠赴軍營之事,雖可藉以突顯母子情深,添增演員表現餘裕,但以現代觀點省視,情節安排著實不甚合情理,仍有再修編的空間。且岳飛字鵬舉,以古人稱名習慣,岳母喚子該是「飛兒」,而非劇中一以貫之的「鵬兒」,修編時也可一併納入考量。

傳統的古冊戲表演相當規範,注重演員腳步手路等身段做表,不論是落歌或動作,與後場樂師良好的搭配默契,自是場上演出節奏精采的重要關鍵。民權創團團長林竹岸先生是資深的後場樂師,更以「歌仔戲文場音樂」被正式登錄為傳統藝術資產;劇團在其帶領下,一向以精於唱唸做表著稱。本劇其以藝術顧問身份帶領兒子現任團長林金泉聯手設計後場音樂,跳脫純粹「安歌」思維,不只有傳統曲調、變調仔等熟悉的旋律,更在制式腔形中變化版式,豐富音樂節奏。還以深厚的「腹內」依情節編排了【廈門小調】、北管【西皮刀子】、【緊中慢】、南管【四空仔】、高甲【將水】、【玉筊】、【松歸】等,連京劇【西皮流水】都搬上了場。雖是多元麗彩的曲調風格,咬字牽韻皆已在地化(除了不知何以堅持以國語演唱的【西皮流水】),絲毫不見扞格的尷尬;佐以父子精湛的椰胡與大廣弦演奏技巧,傍著聲情托腔,分寸掌控細膩。演員唱得漂亮,觀眾聽得過癮,久違的「歌仔」戲,終於「再現」!

傳統的歌仔古冊戲以精采的戲文建構「戲保人」的基礎,演員在場上恣情施展達成出色的「人保戲」任務;觀眾不在乎何者為重,戲好聽好看最重要,不是嗎?

《盡忠報國》

演出|民權歌劇團
時間|2014/08/02 19:00
地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蔣渭水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