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詩意的欲望出口《癮.迷》
4月
25
2016
癮・迷(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9次瀏覽
賴妍延(雜誌社編輯)

《癮.迷》是我看過最精緻的舞台設計之一。其實不只是《癮.迷》,在表演藝術上近乎全才的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不管戲劇或者電影,他的畫面調度總是讓人耳目一新。這次《癮.迷》運用了精湛的視覺特效打造出一個似是而非、跨越現實與虛境,像電影又像舞台劇的觀劇體驗。先是讓光線在觀眾們的腦海中架構出對現實場景既有的輪廓,在每一扇門窗的開闔之間,這個特殊的舞台蛻變成了一個精巧又迷人的大玩具,爾後隨著演員的動作與走位,一名詩人、一個小號手、一位失戀配音員的生活交織產生。

透視設計的舞台在投影之下是配音員出差的旅館、小號手窮困潦倒的街頭、法國詩人喃喃自語倘佯的星空,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三名主角與自我的對話,對回憶的剖析,或悲傷、或激昂、或不捨、或心動,翻轉的舞台打破了地心引力的限制,不同時空的角色從歷史的缺口中竄出,每段故事的闡述與銜接竟毫不牴觸,電影蒙太奇的拼貼手法,搭配演員們如雜技般的肢體動作,彷彿帶領觀眾作了一個沒有限制的夢,這個活起來的舞台讓人再次驚艷勒帕吉打破空間維度的想像,讓那些超越時空的愛與孤寂在舞台上爍爍生輝。

早在1991年《癮.迷》就曾出現在舞台上,而在新版的《癮.迷》中,除了運用更新技術的視覺呈現,以及導演本身的中心構思之外,演員們經過十來年的生命累積,再次詮釋劇中的角色而顯得更有底蘊。隨著非裔小號手戴維斯這名大師角色的實體化,戀愛之後的分離與苦痛更凸顯欲望在劇中的張力,隨之衍生的用藥問題與生活上的困頓,被流當的小喇叭安靜唱出他的心碎。無獨有偶,在法國詩人導演角色上我們也看到了藝術家對鴉片的迷戀與依賴,毒品的放逐讓人找到出口,即便之後是無限的耽溺與頹廢也在所不惜。除了個人情感的每況愈下,在三名主人翁自我挖掘的過程中,不管哪個時期的政治環境都成為影響他們人生選擇的隱性因子,而種族與膚色議題更是多來年不缺的話題。在超越時空限制之後,原來人們追尋與桎梏的想望竟然如此相似。

不管是《安徒生計畫》、《眾聲喧嘩》或者是這次跨界多媒體運用得極好的《癮.迷》,勒帕吉劇中人物從來不是全然的快樂與自信,獨角戲不說,他的角色都像台上的每座孤島,他們背後的故事造就出那樣堅強與脆弱,每個角色枝枝節節的不安、猜忌、痛苦其實不見得能夠找到解答或者救贖,就如同芸芸眾生反覆在生活的循環中碰壁與錯誤。當舞台角色赤裸裸刨出他們孤寂與壓力的同時,不禁讓人借鏡反思關於生存、關於愛、關於自己與整個生活之間的平衡,勒帕吉詩意的舞台就是現實人生的延續,那些破碎的不圓滿更能醍醐出人生的迷人之處。

《癮.迷》

演出|羅伯.勒帕吉X機器神
時間|2016/04/17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觀眾為炫麗的舞台技術所著迷的同時,漫長的換景便成為帶著優雅為面具的戲之停頓,這些橫阻於角色之間的時空,以燦爛得無法理解的方式將角色彈出,更是對作品核心的剝離。(張敦智)
4月
25
2016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