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詩意的欲望出口《癮.迷》
4月
25
2016
癮・迷(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9次瀏覽
賴妍延(雜誌社編輯)

《癮.迷》是我看過最精緻的舞台設計之一。其實不只是《癮.迷》,在表演藝術上近乎全才的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不管戲劇或者電影,他的畫面調度總是讓人耳目一新。這次《癮.迷》運用了精湛的視覺特效打造出一個似是而非、跨越現實與虛境,像電影又像舞台劇的觀劇體驗。先是讓光線在觀眾們的腦海中架構出對現實場景既有的輪廓,在每一扇門窗的開闔之間,這個特殊的舞台蛻變成了一個精巧又迷人的大玩具,爾後隨著演員的動作與走位,一名詩人、一個小號手、一位失戀配音員的生活交織產生。

透視設計的舞台在投影之下是配音員出差的旅館、小號手窮困潦倒的街頭、法國詩人喃喃自語倘佯的星空,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三名主角與自我的對話,對回憶的剖析,或悲傷、或激昂、或不捨、或心動,翻轉的舞台打破了地心引力的限制,不同時空的角色從歷史的缺口中竄出,每段故事的闡述與銜接竟毫不牴觸,電影蒙太奇的拼貼手法,搭配演員們如雜技般的肢體動作,彷彿帶領觀眾作了一個沒有限制的夢,這個活起來的舞台讓人再次驚艷勒帕吉打破空間維度的想像,讓那些超越時空的愛與孤寂在舞台上爍爍生輝。

早在1991年《癮.迷》就曾出現在舞台上,而在新版的《癮.迷》中,除了運用更新技術的視覺呈現,以及導演本身的中心構思之外,演員們經過十來年的生命累積,再次詮釋劇中的角色而顯得更有底蘊。隨著非裔小號手戴維斯這名大師角色的實體化,戀愛之後的分離與苦痛更凸顯欲望在劇中的張力,隨之衍生的用藥問題與生活上的困頓,被流當的小喇叭安靜唱出他的心碎。無獨有偶,在法國詩人導演角色上我們也看到了藝術家對鴉片的迷戀與依賴,毒品的放逐讓人找到出口,即便之後是無限的耽溺與頹廢也在所不惜。除了個人情感的每況愈下,在三名主人翁自我挖掘的過程中,不管哪個時期的政治環境都成為影響他們人生選擇的隱性因子,而種族與膚色議題更是多來年不缺的話題。在超越時空限制之後,原來人們追尋與桎梏的想望竟然如此相似。

不管是《安徒生計畫》、《眾聲喧嘩》或者是這次跨界多媒體運用得極好的《癮.迷》,勒帕吉劇中人物從來不是全然的快樂與自信,獨角戲不說,他的角色都像台上的每座孤島,他們背後的故事造就出那樣堅強與脆弱,每個角色枝枝節節的不安、猜忌、痛苦其實不見得能夠找到解答或者救贖,就如同芸芸眾生反覆在生活的循環中碰壁與錯誤。當舞台角色赤裸裸刨出他們孤寂與壓力的同時,不禁讓人借鏡反思關於生存、關於愛、關於自己與整個生活之間的平衡,勒帕吉詩意的舞台就是現實人生的延續,那些破碎的不圓滿更能醍醐出人生的迷人之處。

《癮.迷》

演出|羅伯.勒帕吉X機器神
時間|2016/04/17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觀眾為炫麗的舞台技術所著迷的同時,漫長的換景便成為帶著優雅為面具的戲之停頓,這些橫阻於角色之間的時空,以燦爛得無法理解的方式將角色彈出,更是對作品核心的剝離。(張敦智)
4月
25
2016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