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與現代議題的磨合《一代神鑄歐冶子》
1月
28
2025
一代神鑄歐冶子(一心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87次瀏覽

文 王照璵(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傳統戲曲如何反映當代議題,始終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戲曲的表演形式注定更擅於表現古裝題材。即便生活化如歌仔戲,現代題材仍非其所長。不像舞臺劇能直接融入時事,緊扣當下議題。戲曲創作者大多只能用藉古喻今的手法達到反映當代議題的目的。然而,古今社會價值觀與環境的不同,分寸拿捏便成為主創的巨大挑戰。一旦掌握不當,很容易流於隔靴搔癢,或者過度注入現代意識,導致觀眾出戲。

一心戲劇團(後稱一心)近年來勇於嘗試各種題材,推出不少別出心裁的作品。這齣結合古代鑄劍師傳說與臺灣關注的老年照護議題的《一代神鑄歐冶子》,是如何古今交匯,展現出對當代議題的關注。

全劇講述歐冶子(孫詩珮飾)晚年失智,由女婿干將(孫詩詠飾)、女兒莫邪(鄭紫雲飾)照料。吳王闔閭(柯進龍飾)欲鑄寶劍以振國威。因歐冶子已無法再鑄劍,於是重任落在干將夫妻肩上。為讓二人專心鑄劍,歐冶子被送往國家設置的萬壽院。他在萬壽院中遭受虐待,不堪折磨逃回家中。隨著期限臨近,鑄劍頻頻失敗,歐冶子的失控加劇夫妻負擔,在一次拉扯中造成莫邪流產,干將身心崩潰。面對接踵而至的重壓,夫妻二人該如何應對這場亂局?

一代神鑄歐冶子(一心戲劇團提供)

全劇以干將、莫邪夫妻在照顧年邁父親與完成鑄劍任務間,心力交瘁的掙扎過程為主線,對應現實中那些為照顧年邁長輩疲於奔命子女的困境,最後干將一度衝動差點毒殺歐冶子,更是直指近年來日益常見的長照悲歌。在主線之外,編劇還穿插一條「鑄劍真相」的副線,透過歐冶子的回憶,一步步揭開當年鑄劍秘訣的真相,這條副線最後也成為化解主線難題的關鍵。構想算是巧妙,讓雙小生都能有發揮空間。可是落實到雙線整合與情節鋪陳上,產生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本劇在故事的關鍵時刻,往往對角色內在情感刻劃不足。以干將為例,故事的前半,他展現出一位近乎完美的丈夫與弟子形象,即使面對失智、失控的歐冶子惹出的種種麻煩,也能溫和以對。但當莫邪流產後,他突然失去理智,試圖毒殺師父以求解脫。從情節層面看他的行為雖可理解,可惜由於缺乏對其內心世界的層層鋪墊,在情感層面就較難引發觀眾共鳴。

歐冶子這角色也存在類似問題。故事後半揭示他因妻子雲娘(陳書宴飾)自願以身殉爐,才得以鑄出龍淵名揚四海。但即便為此痛心疾首,依然陸續鑄出勝邪、工布、魚腸等名劍。編劇對「鑄劍術即殺人術」這一爭議輕輕帶過,轉而多著墨於父女間的溫情,使得這個角色的可能性未被深挖。加上故事收結得略顯倉促,失智的歐冶子在毫無鋪墊下突然清醒,不僅指導干將、莫邪夫婦鑄劍,甚至最後親自投身殉爐完成寶劍。糾纏夫妻二人的兩大困境就這麼迎刃而解,歐冶子的清醒難免給人一種「機械降神」之感,因而削弱了故事的張力。

其次,部分情節也有過度為主題服務之嫌,萬壽院的歌舞秀算是全劇表演亮點之一,娛樂效果十足。但放到劇情中,即便不考慮歷史真實性,從合理性出發,仍是略顯生硬。畢竟全劇一開場便借鄉里與干將的對話,提及歐冶子無法接受陌生人照料,但夫妻二人卻輕易將他送至萬壽院,其中轉折略顯突兀。

最後,萬壽院顯然影射當今不良長照機構,意圖與社會議題接軌。但長照機構屬長照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過於簡單的處理,是否有誤導看戲長輩的可能呢?如果主創想要透過劇作與社會對話,可能需要在情節的安排上作更深入的設計與反思。

一代神鑄歐冶子(一心戲劇團提供)

比起之前的《仁劍.開鋒》,本作有導演更多發揮的空間。無論是回憶/現實的切換,還是前述萬壽院歌舞秀、歐冶子趁夜逃離萬壽院時的調度、鑄劍時的火焰舞都可以看出導演的巧思。

整體來看,演員們發揮了應有水準。孫詩珮飾演失智的歐冶子,神智穿梭在回憶與現實之間,表演跨度不小,展現出頗具水準的演技。孫詩詠的表演一直有種天然的少年感,可惜與干將不那麼貼合,少了點疲憊與滄桑。多次與一心合作的鄭紫雲,嗓音獨特有辨識性,她的莫邪表演細膩,與歐冶子的父女合唱相當動人,很好地成為三人關係中的觸媒。

不過針對反派角色的詮釋,筆者有點建議。或許是受野臺表演風格影響,歌仔戲演員對戲分不多的反派角色,常常採取較為誇張的表演方式,因此劇中吳王闔閭被塑造成一個簡單的暴君,主管鑄劍任務的御史則成為一個丑角。這樣一來,舞臺上固然顯眼,但過度張揚或者是搞笑的表演,有時反而難以營造威壓感。故事最後,吳王沒有掌握狀況,讓干將、莫邪攜劍飄然遠去,也讓前面夫妻倆所受的壓力顯得有些兒戲。

總體而言,《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一代神鑄歐冶子》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4/12/1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
《神木之心》從劇團所在地嘉義發生的故事為發想,編劇沈婉婷不過度聚焦政治受難者的悽慘遭遇,筆者認為編劇反而藉由高一生述說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處境與編劇對於歷史的詮釋。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