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與故事的切分困境《一代神鑄歐冶子》
1月
09
2025
一代神鑄歐冶子(一心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98次瀏覽

文 蔡佩伶(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一代神鑄歐冶子》演出內容單純,就是知名鑄師歐冶子如何與家人共度失智後的晚年生活。因為失智,歐冶子忘卻實際年齡,他活在專屬時區裡,和親友脫節。將女兒莫邪誤認為妻子雲娘,將徒弟兼女婿干將視為情敵,驚訝老友扁鵲已霜鬢。換句話說,歐冶子其實因著失智,重歷了一次中年。整齣戲藉著失智者充滿認知落差的每一天,描繪出不同年齡世代的關注焦點差異,意圖捕捉世代落差議題。

一代神鑄歐冶子(一心戲劇團提供)

編劇安排舊事重演作為結構主脈。擁有翁婿/師徒關係的兩代人同樣面臨鑄造神兵一事,處境和結果截然不同。師父歐冶子先行,功成名就被看見;徒弟干將重演,時值中年的三明治世代亟欲開創,受制於照護責任而失敗。重複事件帶出宿命感,對照顯現照護者的職涯困境。

受到劇名暗示影響,不免預期主角是歐冶子。他遊走在種種極端情緒之間,忽狂忽喜忽柔忽懼,情緒起伏是他和疾病共存的證明,同時提供演員充分唱作表現空間。失智在劇中構成歐冶子和現實世界的物理距離;而生命經歷則構成他與家人的心靈距離。這樣的角色狀態確實有存在感。然而失智設定勾勒出一幅違和的英雄旅程。角色身心衝突被失智難以自主行動的前提抵銷大半。實際上衝突被轉移到女兒莫邪和女婿干將之身。尤其干將承接鑄造神兵任務之後,失智者安養這項命題/責任構成職業實質困境。無論夫妻兩人選擇「留下老父」或「任務期間暫託機構」,都指向可能失衡的未來。而喪失選擇能力的歐冶子,彷彿反應中年世代照護難題的象徵符號。

一代神鑄歐冶子(一心戲劇團提供)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進一步說,議題性複雜元素和歌仔戲唱作表演形式彼此競爭各據山頭。首先,如同主架構的師徒映照佔去極大空間,女兒莫邪為人妻女的多重身份被忽略,其情感轉折僅僅託付金花釵承載的童年回憶處置。其次,為表現失智者與正常世界的時差,並滿足大量議題性元素所需空間,使用非線性敘事結構容納諸多內容。但多線交錯的銜接跳躍難以辨識,例如姬光攜專諸向歐冶子求鑄的三人交會場景,究竟是回憶?或是歐冶子的晚年經歷?時空虛實狀態不明。

究其根本,《一代神鑄歐冶子》隱隱透露出議題和故事的切分困境,且帶有立足「演員中心」或「編導中心」的迷惘。歌仔戲確實可以是一種故事載體。試圖用歌仔戲創作擁抱時代,戲劇元素和結構的定位自是基礎。當戲劇元素大於戲劇結構,不明朗的故事模糊議題點亮的現世目光,令人感到惋惜。

《一代神鑄歐冶子》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4/12/1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