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旦視角解傳統束縛《巾幗醫家》
7月
31
2023
巾幗醫家(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89次瀏覽

文 林玉芬(歌仔戲編劇) 

巾幗不讓鬚眉佔為先,
醫家女娘杏林術無邊。
富貴榮華人心怎明現,
一片冰心攜手穆青天。

一齣大女主戲,劇情張力十足,轉折點與吸引人的鉤子安放得宜,令觀眾緊張主角的未來。

這齣戲以女醫秦懷袖(鄭雅升飾)為主述焦點,開場一襲紅衣待嫁女兒心,孰料青梅竹馬竟是中山狼,徐長卿(翁妙嬅飾)為己前途辜負紅妝,一紙「退婚書」將秦懷袖推入失德深淵,而他卻靠著太醫之女寧桂枝,擁抱榮華富貴。

上下半場兩幕劇。第一幕藉由一宗虐妻致死的命案,突顯傳統時代以夫為尊,三從四德的年代,家暴的丈夫程秀才意外悶死髪妻慈姑,懷袖憑藉醫術及抽絲剝繭,寧可成為驗屍仵作而遭世人輕視,也要幫冤死者慈姑討回公道,為女子爭回一口氣。百姓口中的穆青天、穆青大人(陳麗巧飾),感佩於懷袖正氣凜然,情愫暗生。雙方第一次對眼,瞬間四周失色,眼中唯有對方的凝望深深,待命案水落石出,穆青已然愛慕懷袖,只是害羞不好意思表述。懷袖內心坦蕩蕩,縱然感受到一絲愛情流動,卻也不敢多思考。與此同時,被穆青誤以為是「皇商」,實則為「皇上」的常平安(陳勝在飾),將氣氛一次次轉成輕快歡樂。每每前一刻還沉浸在劇情張力中,常平安一出現,插科打諢,自然靈動的演繹,即使是緊張時刻依然帶來諸多笑點。

第二幕不改風流本色的徐長卿,勾引人妻何員外之妻,導致珠胎暗結,此事引發妻子寧桂枝(陳昭薇飾)心冷且狠勁四起。寧桂枝眼神犀利,唱腔高亢,瘋魔地和許長卿對峙時,看得很痛快!她最大的錯誤,應就是「愛錯了人」,當她一片真心付流水,情緒無從抒發進而嫉妒懷袖,嫉妒她因協助破了冤案,醫術高超又善待百姓,百姓越對懷袖稱頌,便讓寧桂枝恨意高升,於是心生毒計。陳昭薇將妖婦詮釋得狠厲,幾曲高亢唱腔令角色的情緒衝到高點。

當所有的反派都被「解決」,以為即將結局,此時,穆母(童婕渝飾),緩緩走出,她代表傳統婦女的古老思想,認為懷袖與穆青門不當戶不對,哭哭啼啼,又跪又求逼迫懷袖離開。懷袖面對冤案和大刑,乃至於死刑,都能正氣凜然,勇而不懼,到了愛情面前,卻退卻了,一心以為應該成全心上人穆青的未來。穆青、常平安,都愛慕懷袖,最終皇帝常平安施計,一道賜婚讓有情人終成眷屬,屬於「好人有好報,惡人得果報」的大團圓結局。

徐長卿這個角色,他貪慕榮華富貴,又風流成性,他跟秦懷袖原本的感情著墨不多,只能推測就是秦父看走眼,以及人心經不起考驗,有一種人天生就愛拈花惹草。翁妙嬅將貪色怕死的怯弱,表現得宜。

三個主角秦懷袖、穆青、常平安,歌仔戲的作品常見以小生為主軸描述,這齣戲以小旦「女醫」秦懷袖為第一線陳述,描述她杏林施藥,勇破冤案,不畏強權,聰明穎悟且果敢清麗,並且對白、唱詞、劇情設計,都提及在古時候,女子受到何等的束縛跟限制,而秦懷袖即使勇而無畏,卻仍在婚姻當前退縮了,這個設計不讓女主角彷彿置身主角光環,什麼制度都能衝破,而是合理地停在一個節點,鄭雅升身段與神情凜然,唱腔多且繁複,這個角色相當不易。

舞台上藉由投影畫面及舞者們、侍衛群襯托,服裝顏色明亮,<巾幗醫家>四首曲子,隨著劇情推動,音樂很澎湃,抒情婉轉處也能安靜自適。傳統歌仔戲曲調為主,搭配幾首新編曲調,新編既不喧賓奪主,也讓傳統曲調悠揚。

這部戲劇情鉤子下得很準確,情緒會跟著人物們的喜怒哀樂牽動,一起思考案情、推測真相,擔憂懷袖與穆青,欣賞穆青大人正直且暖男,看著常平安一身黃袍風趣霸氣,讚賞秦懷袖聰明堅定,是一齣故事完整,情節紮實的戲。

《巾幗醫家》

演出|明華園日字戲劇團
時間|2023/07/23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