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神話的通俗演繹《巨人的腳印》
7月
28
2016
巨人的腳印(台北兒童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25次瀏覽
林立雄(專案評論人)

臺灣戲曲學院於今年兒童藝術節以周朝的建國神話《詩經‧大雅‧生民之什》中記載姜嫄因履巨人腳印,而懷孕生子的故事作為創作的底本,創作排練出兒童京劇《巨人的腳印》。這一次的演出,特別邀請京劇旦角黃宇琳、武生戴立吾、武淨楊宇敬三位同期畢業的專業京劇演員同台共演,並協同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系的學生們,製作出一臺鎔鑄「流行」與「傳統」元素的兒童京劇。

《巨人的腳印》這齣兒童京劇,情節大致與《詩經》中之記載未有太大差異,不過,在整體情節上仍有不同之處,劇情從《詩經‧大雅‧生民之什》中抓出三個能夠發揮的主軸——「土地關懷」、「動物保護」、「根源的重要性」。劇中,姜嫄(黃宇琳飾)為五帝中帝嚳的妃子元妃姜嫄,她踩了巨人的腳印受孕產子後,因天有異象受到他人非議而拋棄兒子,將其置於森林、冰河等地,不過其子受到動物的庇護,見其子遭棄仍能不死,姜嫄於是將其託於長老(楊宇敬飾)養育成人,名為「棄」(戴立吾飾)。

戲劇的開始,從村民、鳥獸手舞足蹈地讚揚棄的善農耕做為開端,製造一片歡騰喧鬧的場景;熱鬧的歌舞後,在其他村民的對話中得知了棄自小被母親拋棄,棄聽見了其他人議論他是孤兒的事後,開啟了一段自我認同的矛盾。這段自我認同的矛盾過程中,棄和他的鳥獸朋友、村民們,遭遇了我很牛(陳昶甫飾)的攻擊和破壞,作為土地守護者的棄挺身而出,拯救村莊的農作物,不過,因為棄除了愛護土地之外,曾被動物呵護成長的他也愛護動物,在爭執後,棄便與我很牛成為了好友,我很牛因此也成為日後幫助村民、鳥獸們很重要的助手。在這之後棄與他的好朋友們,遇到了飢餓難耐而為匪的土匪仨人幫(王詠增、羅海辰、葉時溥飾),但此時的棄並未如同遇見我很牛那般幸運。

棄的單純,讓他接受了土匪仨人幫作為他的兄弟。但是,此時元妃姜嫄的回歸,讓棄同時遭遇了矛盾與困難。拋棄棄的元妃姜嫄帶著後悔之心回到村莊,懇求棄對自己的諒解,但是,要理解並諒解自己的母親對自小被拋棄的棄而言並非如此容易。然而,這時候土匪仨人幫知道尊貴的姜嫄回到村莊明白有利可圖,便要綁架姜嫄,棄知道自己的母親要被綁架,於是挺身而出,替母親、替村莊解圍,在長老等人的幫忙之下,解救了自己的母親,也訓斥了土匪三人幫,並在最後認了自己的母親,作了大團圓收場。

《巨人的腳印》劇情不難理解,甚至為了讓小朋友更容易理解劇情,「東方神話」在這個劇本中僅僅成為一個背景,結合通俗劇情以較為教條式的手法向台下的孩子們傳達了「動物保護」、「土地關懷」等議題(例如:臺上的演員在演出時大聲疾呼「不可以傷害小動物哦」)。此次演出中,因為較多為土地關懷、動物保護議題呼籲,而讓有許多發展空間的棄與姜嫄母子關係間的矛盾被草草帶過。儘管符合了戲曲中插科打諢的傳統,但是,僅只是一場打鬥,就被解釋為經歷了「風風雨雨」因而解決了母子兩人之間的矛盾,似乎有些無法說服人。故事的簡化、通俗化,讓原本可能具有情感張力的情節少了能夠發揮之處。

或許,「被遺棄」這件事情,對於很多小朋友而言,可能是難以想像的問題,但,又何嘗不能嘗試從「東方神話」找出其他更加深刻的詮釋觀點,直接明確出一個觀點、主軸,讓劇情帶著小朋友們思考:若是母親因故離自己而去,回來相認後的自己,又應該如何面對呢?兒童京劇,甚至是兒童劇,或許不僅只是在歡騰喧鬧中宣導,該如何在引人入勝的表演與故事中,埋藏發人省思的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當代的孩子,因為雙親必須工作,產生的隔代教養、保母托育等問題,從此角度再作經營,或許能夠刺激小朋友,以及陪同觀看的大人們的思考,更甚至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對話。

《巨人的腳印》流暢的身段表現、生動的插科打諢,以及其他技藝表現上都相當出色。在語言的使用上,因擔心從未接觸戲曲的觀眾,以及小朋友們不理解,白口部分已盡可能改為一般生活通用讀音。劇中新譜曲調、唱腔,能聽出結合1937年的閩南歌謠《農村曲》,又或是直接融合西皮、二黃、四平調所作的「京歌」,別出心裁又相當動聽。不過,京劇如同演出前開場所說是寫意、抒情的,有多少小朋友能懂得這些詞文的意思?唱段的部分,雖融合了流行元素,唱詞也簡單,但仍舊因為演唱段落過多,讓臺下的小朋友些微躁動不安。

兒童劇的製作並不容易,必須簡單又顧及教育意義,如何討好當代的小朋友們,或是買票的家長們,一直以來都是團隊們必須面對的困難。作為兒童京劇,一方面如同一般兒童劇,帶著相同的任務存在,一方面又必須為戲曲推廣而努力。戲曲藝術的誇大、寫意事實上是帶有相當大的想像空間的,特別在表演(唱、念、作、打的比例拿捏)上,是往後團隊能夠再多加著墨的。在《巨人的腳印》之後,也期待未來製作兒童戲曲的團隊能再推陳出新,繼續嘗試,走出過往兒童戲曲作品慣性,一如現代兒童戲劇早已開發各種形式與內涵的創新,期許兒童戲曲也有其它可能的、不同的方向。

《巨人的腳印》

演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系
時間|2016/07/22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
春美歌劇團在一方簡易舞台中發揮戲劇效果,充分擴展了框架的限制,舞台的熱鬧易於吸引觀眾目光,劇情行至水漫金山寺時,觀眾或站或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
3月
12
2025
光興閣確實藉《多重宇宙》與《前傳》兩部作品碰撞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的適應方式,並且一定程度地借取金光戲本有的內涵,加以改造成現代觀眾可以接受的型態。不過,除有精進與精緻化的空間,光興閣或許可再回頭思考的是:為什麼需要複製金光戲?
3月
11
2025
從2017年開創至今的「國光微劇場」,運用折子戲的演出形態,除了保存老戲劇目外,更重要的是訓練新生代演員能藉由聚焦人物的表演空間中,琢磨角色內心,淬鍊自身表演能量。
3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