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喚一段被湮沒的篳路藍縷《露水開花-賣藥仔團的江湖故事》
12月
07
2018
露水開花-賣藥仔團的江湖故事(閩南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攝影陳少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52次瀏覽
張耀軒(高中社會領域教師)

如果我們對父祖輩的生命經歷知之甚微,就像是斬斷了整個國家的文化脈絡,該是件多麼可怕的事?還好歌仔戲名伶王金櫻率領一干青年歌仔戲演員,將自己的成長歷程改編成戲,為觀眾搬演盛極一時的賣藥團的江湖故事。

早年農業社會的醫療院所不普及,加上衛生署對藥品的管制並不嚴格,一群以技藝為賣點,藉此兜售藥品的江湖兒女「賣藥團」應運而生。1950年代後期內臺歌仔戲漸趨沒落,部分歌仔戲藝人投身廣播歌仔戲,但加入賣藥團走南闖北的演員亦不在少數,王金櫻即為其中一員。1960-1970年代是賣藥團歌仔戲的全盛時期,當時的演出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有著戲服帶身段,一種是穿著時裝便服表演,重唱唸。王金櫻待的團屬於後者。【1】

然而以舞台表演的角度來看,單純唱唸過於枯燥單調,也無法達到王金櫻所冀望的文化傳承,故此回特邀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演員獎得主小咪(本名陳鳳桂,以藝名「小咪」走闖江湖),為戲中戲《呂蒙正》設計戲曲身段,豐富表演內涵與視覺層次。另外,歌仔戲常言道「無歌不成戲」,為了提升戲迷的聽覺享受,此回亦請來戲曲音樂界的泰斗柯銘峰擔任音樂統籌,並創作出仿民謠形式的主題曲〈露水開花〉,有這三位國寶級藝師攜手協力,為《露》劇的質感撒下豐腴沃土。

《露》的劇情結構很簡單,阿貓姐(王金櫻飾)為了讓孫女宥宥(楊宥禧飾)擁有穩定的學籍,決定自組賣藥團,但團員卻各有心事。阿正(張閔鈞飾)和阿娥(林芸丞飾)在臺上是《呂蒙正》的乞丐郎君與相府千金,臺下卻為了兩人的將來各執一詞。阿修(呂亦修飾)為了好賭的父親和病重的母親,演完這個檔期就要去霧峰片場拍電影,他們共同的願望就是多賺些錢,讓生活更安穩,沒想到喊玲瓏賣什細父子的闖入,橫生許多波折。

由於賣藥團的運作有標準作業程序(SOP),即「叫花」(敲鑼打鼓吆喝群眾)、「開花」(歌仔戲唱唸或戲劇演出)與「結籽」(兜售藥品歡欣收成),傳統的「三幕劇」結構恰好契合這套流程。第一幕帶出人物關係與組團來由,並透過宥宥「叫花」以吸引(臺下)觀眾的注意力;第二幕藉由搬演戲中戲《呂蒙正》讓觀眾了解賣藥團的獨到魅力,並對比出阿正與阿娥兩人的情感癥結;第三幕讓賣什細父子在阿貓姐「結籽」時破壞道上規矩,引發兩方人馬衝突,最後歸結出江湖走跳只求溫飽的渺小心願。

如此簡單直線的劇情何以讓王金櫻傾力製作?如同她在「製作人的話」所言:「《露水開花》的演出,於文化保存上的意義更多於創作本身」【2】,筆者更進一步認為這部戲達到三種層次的傳承。其一是表演藝術的傳承,這齣戲在歌仔戲部分啟用三名新生代演員,分別是小生張閔鈞(去年甫從臺灣戲曲學院畢業)、小旦林芸丞(廖瓊枝歌仔戲傳習計畫第一期藝生)與三花呂亦修(臺灣戲曲學院大三生)。三位演員的戲齡都不長,即便是坐科十年且經歷數個劇團磨練的林芸丞,戲路還是被侷限在俏皮可愛的小花旦,少有突破,但這回在小咪口授心傳之下,三人都綻放出有別以往的光芒。

張閔鈞的氣質溫文儒雅,確實是扮演小生的好苗子,但這回飾演的阿正是個行走江湖的「浮浪貢」,講話的「氣口」要有油腔滑調的膩味,卻又不能讓觀眾反感討厭,否則無法同情他在戲中戲《呂蒙正》的遭遇。令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劇情從《呂蒙正》切換回現實場景,他一秒從苦悶憋屈的呂蒙正轉換成油膩浮誇的阿正,特別是耍帥撥劉海的動作更是畫龍點睛,讓這個人物更加鮮活明亮。雖然張閔鈞的詮釋偶有斧鑿痕跡,但已經突破以往戲路,加上他的聲質佳,唱到高亢處也不會給觀眾捏把冷汗的緊張感,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林芸丞的外型嬌俏,個頭玲瓏,經常扮演益春、銀心之類的花旦,即便與張孟逸同期向廖瓊枝習藝,也少有擔綱正旦的機會。經過多年歷練打磨,林芸丞的唱腔越發圓潤,高音處不再尖銳逼仄,反而散發出沉潛後的堅毅與果敢,一曲〈可憐青春〉娓娓唱出《呂蒙正》的劉月娥對丈夫滿懷期待,卻又擔憂恐懼的心緒,臺下觀眾無不為之動容。然而,《露》劇的阿娥是個遊走在眾多「豬哥」的江湖女子,這個人物須帶有一股潑辣氣場,林芸丞以自身青春俏麗又略帶世故的氣質,加上哀婉深情卻不失輕柔甜美的唱腔,將阿娥與劉月娥兩面並陳,讓筆者驚嘆她的進步,不難想像王金櫻與小咪對她的提攜指導。

呂亦修是丑行出身,不論是阿修還是《呂蒙正》的了然,對他來說都是駕輕就熟。劇組為了給觀眾有別於傳統歌仔戲的新鮮感,特地替了然的出場設計「偷雞摸狗」的身段,但呂亦修卻不以戲曲程式化的方式演繹,反而多了股「綜藝味」,沖淡呂蒙正與劉月娥苦情鴛鴦的憂愁,展現歌仔戲悲喜交織的獨特魅力,頗有藝霞歌舞劇團的風格,想必是小咪的巧思。此外,呂亦修在吟唱《呂蒙正》的「四句聯」【3】時鏗鏘有力,卻不忘融入角色「無可救藥」的活寶特質,替了然一角注入自我靈魂,也鼓動臺下觀眾的歡愉氣氛,讓整部戲的節奏張弛有度。

除了三位嶄露頭角的歌仔戲演員,《露》劇還特邀劇場演員黃迪揚跨界助陣,飾演賣什細的兒子阿迪仔。黃迪揚是資歷豐富的青年演員,尤其擅長詮釋小人物,他在《五斗米靠腰》扮演男主角馬克,委屈憋悶的受氣包形象引發觀眾共鳴,但神來一筆的自嘲與吐槽又讓這個角色不失光輝與詼諧,喜劇節奏極佳。這回的阿迪仔也是社會底層人民,卻更加「接地氣」,必須操持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叫賣詞,且表演調性須與其他歌仔戲演員相似,方不會顯得違和。黃迪揚是高雄人,閩南語咬字清晰,美中不足的是或許是欠缺相關生活背景,叫賣時的「氣口」少了些江湖味,但初試啼聲還能製造最後的劇情高潮,已值得肯定。

王金櫻之所以製作《露水開花》,其初衷在於保留「賣藥團」這項逐漸被世人淡忘的文化記憶,也是筆者認為的第二層次的傳承。歌仔戲是最為年輕的傳統戲曲,誕生才五十年就受到政治力量打壓,旋即又遭到廣播電視等新興媒體的排擠,生存空間極度限縮。但歌仔戲也是一門「活」的地方戲曲,總能靈活變化其形貌,如流水般填滿任何容器,化做最得宜的姿態,「賣藥團」就是歌仔戲低潮時期的樣貌之一。然而,今日許多資深藝人卻認為參與賣藥團並不光彩,對這段往事諱莫如深,一旦這些記憶盡付塵煙,歌仔戲的生命就像斷簡殘編,再也無法完整。《露水開花》的綻放適時補完這段空白,也讓下一代對於歌仔戲除了課本所提的「國寶楊麗花」,還有更為宏觀且深入的認識。

此外,戲中戲《呂蒙正》採用「四句聯」古本,用字淺顯俚俗卻不失雅致,格律雖不嚴謹卻平仄成韻,透過演員充滿抑揚頓挫的唸白,盡顯閩南語的典雅音律,這也是王金櫻成立「閩南嶼」的本意。臺灣自2001年實施本土語言教育,但除了每週一到兩節的課程,學校教育還是以華語為主,加上主流媒體尊華抑臺,使下一代對閩南語留下粗鄙、低俗的刻板印象。筆者認為若能在閩南語教育融入四句聯教學,並結合表演藝術課程傳承歌仔戲文化,不但臺灣的本土藝術不虞斷層,亦能契合新課綱的跨領域協同教學,提供相關有司參考。

更令筆者驚嘆的是這齣戲達到第三層次的傳承—生命歷練的淬鍊與昇華。戲中飾演阿貓姐孫女的楊宥禧實際上就是王金櫻的孫女,而宥宥這個角色與其說是阿貓姐孫女,更像是王金櫻童年生活的折射。除了內臺歌仔戲散班後,演員得兼差「五子哭墓」以維持生計的艱困,連1959年重創臺灣中南部的「八七水災」也入戲,宛如一部臺灣農業社會編年史。當舞台投影出一張張洪水四溢的黑白照片,搭配王金櫻沙啞滄桑卻富含情感魅力的口白,那一段父祖輩的共同記憶躍入眼簾,世代間共享彼此的歲月與經歷,戲劇的社會關懷莫過於如此。

綜觀《露水開花》全劇,雖然劇情鋪陳與轉折都在預料之中,但若沒有編劇劉秀庭付出的心血,將王金櫻的人生故事與文化理念編寫成戲,觀眾也無法接近這段即將化成灰燼的篳路藍縷。這部戲傳達出江湖人雖然四海為家,每天都要「凍露水」討生活,卻不因此自怨自艾,反而更為堅強與韌性,就像歌仔戲一樣「拍斷手骨顛倒勇」。或許正是因為這份特質,讓歌仔戲歷久彌新,甚至重回內臺演出,王金櫻藉此傳遞的堅毅與智慧,值得後輩效法學習。

註釋

1、摘自《露水開花—賣藥仔團的江湖故事》節目單,製作人的話。

2、摘自《露水開花—賣藥仔團的江湖故事》節目單,製作人的話。

3、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說唱或戲曲中,以四句為一組的韻文,常以多組串連成篇,成為如同詩歌一般有押韻的唸白。

《露水開花-賣藥仔團的江湖故事》

演出|閩南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2018/11/18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複雜的地盤與客群問題導致經常上演爭執與武力糾紛,再次如實呈現江湖藝人遊走南北,除了看天吃飯、大地為家之外,團與團之間的道義與扶持更成為藝人嵌入血肉的記憶畫面。(蔡孟汝)
12月
03
2018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