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急墜的《借名》
4月
02
2024
借名(明華園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67次瀏覽

文 蔡佩伶(專案評論人)

「傳統歌仔戲」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此刻人人有見解。要回純然傾向戲曲美學的位置,似乎與時代氛圍抗衡而逆風。那麼,順風駛船之後,足以保有歌仔戲本色的定位又在何處?《借名》隱約帶有探詢「傳統歌仔戲」可能性的意味。

《借名》連綴大串戲肉,試圖拓展演員的表現空間;也談及名分與分際的對應關係。從類魏晉南北朝的時空,鎮北王(周淮安飾)有對雙生同貌龍鳳胎子女世子與玄翎郡主(陳昭賢分飾二角)及養子宗裕虎(李郁真飾)開始。主戲由四股戲段纏繞而成,其一忠臣蒙冤:忠守邊防的鎮北王長年戍邊令齊廢帝(周予寬飾)生忌,權相高隼(陳子豪飾)及宦官甘鹿(陳彥名飾)獻策,假通敵坐大名義收回鎮北王兵符,不堪受辱的鎮北王拔劍自刎。其二宰相隻手遮天:甘鹿與高隼因朝中官位分配生嫌隙;鎮北軍兵臨京師,高隼表面遣軍護京師,私會鎮北勢力;兩面手法借力使力改寫權力版圖,另扶新君。其三父仇勤王:皇帝下旨傳達鎮北王通敵已自盡;要求世子以死謝罪,保遺族性命。宗裕虎直指世子犧牲無法止殺,遇昏君應當上京清君側;阻止世子犧牲,兩人聯手出兵。其四妹代兄位黃袍加身:世子被擊傷昏迷,宗裕虎掩蓋世子傷訊,高隼的談判邀約亦至,玄翎郡主此時追上大隊,情勢令她走上終身扮演雙生兄長的「偽裝人生」。


借名(明華園戲劇團提供/攝影蘇楷媜)

情節轉折極多且高度寫實。編劇將時設定在類魏晉南北朝,而戲段呈現的權力流動軌跡卻似曾相識──像是把宋初政權敘事打散再重組;從劇作取材到唸白句式都流露出陳勝國風格。劇情配合無限堆疊的衝突場景不斷推進,近乎幕幕高潮;高速節奏模糊了場景過渡的動靜錯落佈局,事件與角色之間彷彿隔著隱形牆壁,無論情節如何流轉,角色內在變化有限。以宰相高隼為例。他是推動全劇情節進展的關鍵角色;自出場到終局,至少遭逢同黨拆夥、失君心再到扶新主等外在事件連續衝擊,他雖依事件做出回應,但立場幾乎不變。高隼並非臉譜化的唯一個案,劇中第一小生白袍小將宗裕虎也有類似狀況。角色雖然被賦予討喜的熱血正直性格,劇中反覆出現的戰事、解困場景也讓角色有空間表現技藝;但他經歷養父被殺、勤王初戰世子昏迷、行刺廢帝、高隼專擅等事件沖洗,過程中幾乎看不見角色的內在掙扎,其堅毅似乎理所當然。

劇本之外,若試圖梳理傳統歌仔戲的定位,自然會回歸戲曲審美。推敲戲曲的基礎定義,無非是合歌舞以演故事。而歌仔戲的戲曲美感透過身段與唱腔兩大元素構成,兩者共同推進情節發展,是結構,也是基礎。唱腔在劇情中構築抒情空間,引發觀眾共情。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歌詞隱含匡正義理之聲,和四句聯中的活潑音律形成對照。唸白音韻、一些踰矩的反差和假戲真作的戲中戲《霸王別姬》反倒成了劇中難得可調劑的輕盈幽默。

《借名》呈現出企圖調和新舊期望落差的折衷姿態。製作團隊確實在傳統歌仔戲的文本音律、演員身段與場面氛圍的統整下足了功夫;可惜失速的奇情情節如迷霧,複雜角色糾葛伴隨著重拍情緒層層淹沒感官。企圖追尋娛樂和正能量的相容,除了濃墨潑灑,或許仍有其他可能。

《借名》

演出|明華園戲劇團
時間|2024/03/24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