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七言絕句》
9月
22
2017
七言絕句(大西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7次瀏覽
邱書凱(自由工作者)

大雄是一位女兒的父親,因弒妻遭判刑入獄;牢友Denny(以下簡稱D)則是自稱被醫生告知剩下七天壽命的男子,在盛怒下殺貓而導致一連串有意/無意的凶殺行徑。故事以大雄出獄後,在廚房與七歲女兒一同用餐、討論父親環遊世界的旅程(實則坐牢)為引子;繼而勾起大雄與D的獄中生活(兩人透過角色扮演,再現D的犯案經過;D面對律師的偵訊、與醫生進行會面;在受刑人接見室,邀請D擔任伴郎的舊識;D在審理後被無罪釋放);最末,回到開場時間軸,父女在劇本書寫的討論下作結。

全劇環繞著D作發展,在預言以及光怪陸離的凶殺案中,他只得不斷去面對、試圖解決與逃亡,像是捲入萬劫不復的命運漩渦,永無止盡地輪迴;清醒時,已身在牢籠,等待宿命或審判的降臨,終將難逃一死;窮途末路之際,又在機緣下重獲新生,再度回歸世界的擁抱。透過大雄與D的扮演,戲中戲的節奏掌握精準而俐落,讓意外措手不及地連環迸發,充分表現人生的未知感;性感女律師、油條醫生、口吃的舊識具體且鮮活地詮釋角色,使劇作筆下的荒謬藉由聲音、肢體躍然紙上。創作者試圖從「生命個體」反覆無常的理念出發,擴展至「外在環境」失序、怪誕的窘態,使個人與社會產生緊密的連結;然而,承載巨大外力的社會面,理當讓D的處境更顯不堪,形構出嘲諷的效果,卻礙於文本著墨的深度以及演員強烈的表演風格,削弱了劇作的力道,成為遺珠之憾。

誠如劇名《七言絕句》,大雄在獄中確實吟詠不少唐代詩人的筆墨,依序為:李白《早發白帝城》、張繼《楓橋夜泊》、賀知章《回鄉偶書》其二、李白《靜夜思》、李商隱《登樂遊原》、杜牧《贈別》其二,看似不經意地順過,卻猛然緊扣角色心弦。自日常性為主的白話文體中,絕句的韻腳聲調、句法對仗、平仄韻律、悠遠詩意,提煉出多層次的語言玩賞趣味。可惜的是,雖然作者已死,詮釋已交由讀者,但作品本由作者所生,其身處時代、社會文化背景、個人處境勢必與作品脈絡息息相關;大雄的念白乍聽下縱然飽富情調,與場景相互應和,箇中精髓卻不易從中拈拾,在挪用上成就更飽滿的寓意。如《早發白帝城》原是李白因政治因素被流放邊疆,在皇上大赦時所寫;劇中所選用的時機則是大雄與D在監獄中相識不久,倘若想以此反嘲、呈現處境的對比,不免有幾分茫無頭緒。

劇終前,父女二人討論著劇本的編寫,大雄指定「神」作主角,正好應對著D預期的壽命數字─「七」,不論是上帝用七天創造世界、佛教中的七七四十九天,甚或是七言絕句等,皆為這枚數字蒙上神祕、百變的面紗,劇作中也藉此隱喻人生的不可測。劇作家好比上帝,他/她形塑劇中人,一如上帝打造世人,兩者皆賜予人物生命,亦至人物於死地。不論是演員的扮演、戲中戲的切入技巧、戲劇的本質乃至現實人生的種種,「PLAY」所體現的不僅是多意的複合字,還潛藏著多重曖昧的主控權。

《七言絕句》

演出|大西洋劇團
時間|2017/09/09 14:30
地點|空場Polymee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主角不是殺人犯,而是那自己看不到,但又可以時時觀察人群的主宰,那些看似荒誕的殺害,可能都是名為主宰的主角,安排各個場上人物的去留。(劉祐誠)
9月
12
2017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