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命運的主宰?《七言絕句》
9月
12
2017
七言絕句(大西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0次瀏覽
劉祐誠(台北藝術大學戲劇所研究生)

「一首為/人/寫給神的/控訴詩」這是節錄大西洋劇團《七言絕句》廣告DM中的一段文字。七言絕句誠然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讓人足以反覆咀嚼的文學課題,只是在《七言絕句》的劇作中,有關唐代近體詩諸如:李白〈早發白帝城〉、劉禹錫〈烏衣巷〉、張繼〈楓橋夜泊〉……等,這些詩篇並非發展此劇的重要環節,僅是提供劇情發展的烘托。

《七言絕句》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故事?故事主要場景是發生在監獄中,藉由兩位平凡罪犯,共同演繹其中一位罪犯的連續殺人犯罪過程。此位罪犯由於被醫生宣告七天內將死於急性罕見病症,於是在他氣憤於野貓弄亂他剛整理過的環境便失手殺掉牠時,一連串的荒謬殺人事件便連環的發生,《七言絕句》故事梗概大致底定。

原本劇作受限於表演場地非正式表演空間,在導演的安排下,引領觀眾成為參訪監獄的民眾,巧妙的建立舞台空間及補足原本需要更換布景的限制。編劇則是透過兩位罪犯的對白、再現犯罪情節,或是突然加入犯罪現場的相關人物,原本單一的牢房空間搭配多重敘事手法,讓觀眾透過各自的想像力,化出繁簡不一的其他場景。在演員透過肢體,讓觀眾進入每個空間時,有時一些簡單的、過於具象的音效,在筆者的感受下,可能成為跨越不同場景的阻礙。演員生動的表演,固然是此劇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只是在具象的牢房中,演員與環境的互動略顯單調,由於具象的牢房空間,需要擔負車站旁的馬路、同事小黑家……等等,待回到牢房場景時,原本需要運用的想像力消失,只要直白的觀賞戲劇時,自己感受到的戲劇力度不若其他場景優異。

《七言絕句》可能想透過數字七出發,在撥開看似喧鬧的犯罪過程後,直指另個認真索求的命題。借用《七言絕句》中角色的台詞:「詩人一天寫一個字,一個禮拜剛好寫完一個句子。」恰巧兩個殺人犯也殺害六個人與一隻貓咪。「七」在基督教世界裡,是個重要的神祕數字,如果以此視域重新觀看劇作,《七言絕句》中的主角便不是殺人犯,而是那自己看不到,但又可以時時觀察人群的主宰,那些看似荒誕的殺害,可能都是名為主宰的主角,安排各個場上人物的去留。戲劇的最後,站起身講最後一句台詞的居然是那個連續殺人犯,究竟這齣戲是一個人的回憶?或是兩個人的經歷?或是收束在形上的無限辯證,只能留待觀眾觀戲後的重複咀嚼。

這是大西洋劇團第一部作品,舞台調度或是演員的詮釋功力等細節,當然都有進一步的摸索空間。尤其製作團隊把《七言絕句》定調為一齣不正經的悲劇,同時也是個嚴肅的喜劇,【1】在悲劇與喜劇兩個極端下該如何去調和,可能都是製作團隊需要再去探討的課題。藉由《七言絕句》著實看見創作者們對於戲劇的野心,也期望他們能夠有其他新作品再度驚艷觀眾。

註釋

1、引自大西洋劇團《七言絕句》節目單。

《七言絕句》

演出|大西洋劇團
時間|2017/09/09 14:30
地點|空場(Polymer)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自日常性為主的白話文體中,絕句的韻腳聲調、句法對仗、平仄韻律、悠遠詩意,提煉出多層次的語言玩賞趣味。可惜的是,大雄的念白乍聽下縱然飽富情調,與場景相互應和,箇中精髓卻不易從中拈拾,在挪用上成就更飽滿的寓意。(邱書凱)
9月
22
2017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