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總相誤《相看儼然》
6月
06
2024
相看儼然(一心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90次瀏覽

文 林玉芬(歌仔戲編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可為此劇添成註解。

天人相愛,則五衰相現。初見般度(孫詩珮飾演)與殊離(孫詩詠飾演),雌雄莫辨,兩名白衣翩翩佳公子,畫面賞心悅目,談情說愛之後,殊離做出旦角的纖柔動作,生行轉旦行,故此推測般度為男子,殊離是女子,而天人或可不具性別區隔,剛好陽剛配陰柔,殊離倚靠於般度懷中。

自張曼娟小說《儼然記》為發想,原著小說岳樊素、何威、僧人,三人錯綜複雜的情感,前世今生宿命的相遇、等待、相思、深情、錯過、哀慟,來到一心戲劇團新編戲《相看儼然》,編劇巧筆一化,增寫了亙古的前世「天界」,兩名出塵脫俗的撐船天人,相遇一剎,情動一瞬,繼而墮入輪迴,「相愛必相誤」的宿命之中。

布行小姐女扮男裝-吳湄(般度轉世),寒山寺之中遇到香蘭小姐,進而邂逅郭子凌(殊離轉世),一瞬忘言,唯有久別重逢的故人之情,情生意動。郭子凌直面真心,承認自己對表妹香蘭僅是照顧之情,原本打算奉母命迎娶香蘭,誰知命運的輪軸讓他遇見吳湄,謹守分際卻難敵相思。初時以吳湄同為男兒身,還有些在意表妹與吳湄親近說笑、近身量尺寸,意外攙扶時乍然發現他竟是「她」,是名姑娘,孫詩詠前後作表與驚詫眼神,表現清晰;孫詩珮自帥氣小生,卸下男裝轉回吳湄的閨房女子,旦行出演,聲音調以輕柔,細節仔細於小旦動作,作出區隔。小生本是女扮男裝,回到女兒身,穿起女裝孫詩珮帶有男子意態,和天人之際的陰陽重疊,乾坤相合,有一種前後呼應之感。

香蘭(鄭紫雲飾演),將楚楚可憐,寄人籬下的孤女,透過神情和唱腔幽幽詮釋,剛出場時,一身俏麗亮黃衣裳,富貴人家小姐的氣質彰顯,作表俐落,婉約動人帶有希望掌握命運的必然感。而後面對表哥情感生變,前期的情感寄託,滿心只有表哥一人,後期哀傷隱忍,傷情落淚,前後情緒掌握得宜。

郭子凌面對責任(表妹)和真情(吳湄)無法取捨,表妹的名節和既定婚事,吳湄的深情和相依,最末他選擇跳崖自盡,可這一跳,徒留兩名女子神傷一世。再對應他跳崖前說的話,希望般度來生若再遇到殊離,無論殊離如何糾纏追逐,莫要應和理會。

於是,來生,穿著水袖,戴著耳機,一次次排練而入戲的樊素(大甜飾演),恍惚之間重疊了自己和殊離,台下一望,沉默不語的僧人,一眼萬年,般度轉世的僧人轉身離去,自此樊素再難以平靜度日。何威宏(呂名堯飾演),和樊素對戲,是好友,初時又似有情愫,兩位現代劇場的演員進入歌仔戲表演,全程台語,唱功嘹亮,雖則何威宏和樊素最末並未發展成情,但今生演出「般度」的卻是何威宏,因緣相合。劇團團長告訴樊素關於僧人的後來,這一段力道稍淡,震驚感未能和樊素神傷僧人之深切貫通,而何威宏如同局外人看待整件事,轉世至此,徒留樊素一人哀傷歌唱,情之力道稍顯單薄。

變化的舞台,高起的台子,既可以是寺院,也能是山崖、排練場,燈光和投影豐富,天人的形象宛如浮世繪的畫作,飄於台上對應劇情,很是立體。古代的衣服及妝容精緻,音樂則是歌仔戲曲調及現代劇,兩種唱曲,傳統和現代相合,曲調悠揚。

歌仔戲演員和現代劇演員各有發揮,聚焦於郭子凌和吳湄時,右後方的高台,樊素時而走出,時而聽音樂,時而練習,何威宏也會走出和樊素對話,前世的古人便下場。戲劇本是時空虛幻,專注前世故事,後方的現代故事,會在此際拉回現實,意識到一切都是虛假,一切成空。

一心戲劇團用心打造唯美大戲,看著兩位天人轉生多世,各種身分,到頭來,相看儼然,「世上所有的相遇,多是久別重逢」,誠然如此。

《相看儼然》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4/05/1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將「歌仔音樂劇」視為作品風格或類型看待,音樂自然是《相看儼然》的內在骨幹。劇情在劇本故事和當下情境變幻,複數鏡框時空的出入或轉場都依賴音樂引領。現代場景導入鋼琴、大提琴和電子音色的質地,一段段略有相似感的弦樂節奏律動淡入淡出,打造出可辨識的空間;無痕銜接起綿延的時空流動。配樂、音樂劇歌曲和歌仔聲腔建構表演之外的音景,音樂不只是戲的輔助者,在物理面自成獨立星系。
6月
06
2024
《相看儼然》作為文學改編成戲曲的作品成熟度頗高,透過戲劇語言講述文學情懷,不同劇種同台融合、共敘故事相輔相成,但未有突破原著力度之觀點是較為可惜之處。
5月
27
2024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