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總相誤《相看儼然》
6月
06
2024
相看儼然(一心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8次瀏覽

文 林玉芬(歌仔戲編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可為此劇添成註解。

天人相愛,則五衰相現。初見般度(孫詩珮飾演)與殊離(孫詩詠飾演),雌雄莫辨,兩名白衣翩翩佳公子,畫面賞心悅目,談情說愛之後,殊離做出旦角的纖柔動作,生行轉旦行,故此推測般度為男子,殊離是女子,而天人或可不具性別區隔,剛好陽剛配陰柔,殊離倚靠於般度懷中。

自張曼娟小說《儼然記》為發想,原著小說岳樊素、何威、僧人,三人錯綜複雜的情感,前世今生宿命的相遇、等待、相思、深情、錯過、哀慟,來到一心戲劇團新編戲《相看儼然》,編劇巧筆一化,增寫了亙古的前世「天界」,兩名出塵脫俗的撐船天人,相遇一剎,情動一瞬,繼而墮入輪迴,「相愛必相誤」的宿命之中。

布行小姐女扮男裝-吳湄(般度轉世),寒山寺之中遇到香蘭小姐,進而邂逅郭子凌(殊離轉世),一瞬忘言,唯有久別重逢的故人之情,情生意動。郭子凌直面真心,承認自己對表妹香蘭僅是照顧之情,原本打算奉母命迎娶香蘭,誰知命運的輪軸讓他遇見吳湄,謹守分際卻難敵相思。初時以吳湄同為男兒身,還有些在意表妹與吳湄親近說笑、近身量尺寸,意外攙扶時乍然發現他竟是「她」,是名姑娘,孫詩詠前後作表與驚詫眼神,表現清晰;孫詩珮自帥氣小生,卸下男裝轉回吳湄的閨房女子,旦行出演,聲音調以輕柔,細節仔細於小旦動作,作出區隔。小生本是女扮男裝,回到女兒身,穿起女裝孫詩珮帶有男子意態,和天人之際的陰陽重疊,乾坤相合,有一種前後呼應之感。

香蘭(鄭紫雲飾演),將楚楚可憐,寄人籬下的孤女,透過神情和唱腔幽幽詮釋,剛出場時,一身俏麗亮黃衣裳,富貴人家小姐的氣質彰顯,作表俐落,婉約動人帶有希望掌握命運的必然感。而後面對表哥情感生變,前期的情感寄託,滿心只有表哥一人,後期哀傷隱忍,傷情落淚,前後情緒掌握得宜。

郭子凌面對責任(表妹)和真情(吳湄)無法取捨,表妹的名節和既定婚事,吳湄的深情和相依,最末他選擇跳崖自盡,可這一跳,徒留兩名女子神傷一世。再對應他跳崖前說的話,希望般度來生若再遇到殊離,無論殊離如何糾纏追逐,莫要應和理會。

於是,來生,穿著水袖,戴著耳機,一次次排練而入戲的樊素(大甜飾演),恍惚之間重疊了自己和殊離,台下一望,沉默不語的僧人,一眼萬年,般度轉世的僧人轉身離去,自此樊素再難以平靜度日。何威宏(呂名堯飾演),和樊素對戲,是好友,初時又似有情愫,兩位現代劇場的演員進入歌仔戲表演,全程台語,唱功嘹亮,雖則何威宏和樊素最末並未發展成情,但今生演出「般度」的卻是何威宏,因緣相合。劇團團長告訴樊素關於僧人的後來,這一段力道稍淡,震驚感未能和樊素神傷僧人之深切貫通,而何威宏如同局外人看待整件事,轉世至此,徒留樊素一人哀傷歌唱,情之力道稍顯單薄。

變化的舞台,高起的台子,既可以是寺院,也能是山崖、排練場,燈光和投影豐富,天人的形象宛如浮世繪的畫作,飄於台上對應劇情,很是立體。古代的衣服及妝容精緻,音樂則是歌仔戲曲調及現代劇,兩種唱曲,傳統和現代相合,曲調悠揚。

歌仔戲演員和現代劇演員各有發揮,聚焦於郭子凌和吳湄時,右後方的高台,樊素時而走出,時而聽音樂,時而練習,何威宏也會走出和樊素對話,前世的古人便下場。戲劇本是時空虛幻,專注前世故事,後方的現代故事,會在此際拉回現實,意識到一切都是虛假,一切成空。

一心戲劇團用心打造唯美大戲,看著兩位天人轉生多世,各種身分,到頭來,相看儼然,「世上所有的相遇,多是久別重逢」,誠然如此。

《相看儼然》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4/05/1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將「歌仔音樂劇」視為作品風格或類型看待,音樂自然是《相看儼然》的內在骨幹。劇情在劇本故事和當下情境變幻,複數鏡框時空的出入或轉場都依賴音樂引領。現代場景導入鋼琴、大提琴和電子音色的質地,一段段略有相似感的弦樂節奏律動淡入淡出,打造出可辨識的空間;無痕銜接起綿延的時空流動。配樂、音樂劇歌曲和歌仔聲腔建構表演之外的音景,音樂不只是戲的輔助者,在物理面自成獨立星系。
6月
06
2024
《相看儼然》作為文學改編成戲曲的作品成熟度頗高,透過戲劇語言講述文學情懷,不同劇種同台融合、共敘故事相輔相成,但未有突破原著力度之觀點是較為可惜之處。
5月
27
2024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