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總相誤《相看儼然》
6月
06
2024
相看儼然(一心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25次瀏覽

文 林玉芬(歌仔戲編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可為此劇添成註解。

天人相愛,則五衰相現。初見般度(孫詩珮飾演)與殊離(孫詩詠飾演),雌雄莫辨,兩名白衣翩翩佳公子,畫面賞心悅目,談情說愛之後,殊離做出旦角的纖柔動作,生行轉旦行,故此推測般度為男子,殊離是女子,而天人或可不具性別區隔,剛好陽剛配陰柔,殊離倚靠於般度懷中。

自張曼娟小說《儼然記》為發想,原著小說岳樊素、何威、僧人,三人錯綜複雜的情感,前世今生宿命的相遇、等待、相思、深情、錯過、哀慟,來到一心戲劇團新編戲《相看儼然》,編劇巧筆一化,增寫了亙古的前世「天界」,兩名出塵脫俗的撐船天人,相遇一剎,情動一瞬,繼而墮入輪迴,「相愛必相誤」的宿命之中。

布行小姐女扮男裝-吳湄(般度轉世),寒山寺之中遇到香蘭小姐,進而邂逅郭子凌(殊離轉世),一瞬忘言,唯有久別重逢的故人之情,情生意動。郭子凌直面真心,承認自己對表妹香蘭僅是照顧之情,原本打算奉母命迎娶香蘭,誰知命運的輪軸讓他遇見吳湄,謹守分際卻難敵相思。初時以吳湄同為男兒身,還有些在意表妹與吳湄親近說笑、近身量尺寸,意外攙扶時乍然發現他竟是「她」,是名姑娘,孫詩詠前後作表與驚詫眼神,表現清晰;孫詩珮自帥氣小生,卸下男裝轉回吳湄的閨房女子,旦行出演,聲音調以輕柔,細節仔細於小旦動作,作出區隔。小生本是女扮男裝,回到女兒身,穿起女裝孫詩珮帶有男子意態,和天人之際的陰陽重疊,乾坤相合,有一種前後呼應之感。

香蘭(鄭紫雲飾演),將楚楚可憐,寄人籬下的孤女,透過神情和唱腔幽幽詮釋,剛出場時,一身俏麗亮黃衣裳,富貴人家小姐的氣質彰顯,作表俐落,婉約動人帶有希望掌握命運的必然感。而後面對表哥情感生變,前期的情感寄託,滿心只有表哥一人,後期哀傷隱忍,傷情落淚,前後情緒掌握得宜。

郭子凌面對責任(表妹)和真情(吳湄)無法取捨,表妹的名節和既定婚事,吳湄的深情和相依,最末他選擇跳崖自盡,可這一跳,徒留兩名女子神傷一世。再對應他跳崖前說的話,希望般度來生若再遇到殊離,無論殊離如何糾纏追逐,莫要應和理會。

於是,來生,穿著水袖,戴著耳機,一次次排練而入戲的樊素(大甜飾演),恍惚之間重疊了自己和殊離,台下一望,沉默不語的僧人,一眼萬年,般度轉世的僧人轉身離去,自此樊素再難以平靜度日。何威宏(呂名堯飾演),和樊素對戲,是好友,初時又似有情愫,兩位現代劇場的演員進入歌仔戲表演,全程台語,唱功嘹亮,雖則何威宏和樊素最末並未發展成情,但今生演出「般度」的卻是何威宏,因緣相合。劇團團長告訴樊素關於僧人的後來,這一段力道稍淡,震驚感未能和樊素神傷僧人之深切貫通,而何威宏如同局外人看待整件事,轉世至此,徒留樊素一人哀傷歌唱,情之力道稍顯單薄。

變化的舞台,高起的台子,既可以是寺院,也能是山崖、排練場,燈光和投影豐富,天人的形象宛如浮世繪的畫作,飄於台上對應劇情,很是立體。古代的衣服及妝容精緻,音樂則是歌仔戲曲調及現代劇,兩種唱曲,傳統和現代相合,曲調悠揚。

歌仔戲演員和現代劇演員各有發揮,聚焦於郭子凌和吳湄時,右後方的高台,樊素時而走出,時而聽音樂,時而練習,何威宏也會走出和樊素對話,前世的古人便下場。戲劇本是時空虛幻,專注前世故事,後方的現代故事,會在此際拉回現實,意識到一切都是虛假,一切成空。

一心戲劇團用心打造唯美大戲,看著兩位天人轉生多世,各種身分,到頭來,相看儼然,「世上所有的相遇,多是久別重逢」,誠然如此。

《相看儼然》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4/05/1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將「歌仔音樂劇」視為作品風格或類型看待,音樂自然是《相看儼然》的內在骨幹。劇情在劇本故事和當下情境變幻,複數鏡框時空的出入或轉場都依賴音樂引領。現代場景導入鋼琴、大提琴和電子音色的質地,一段段略有相似感的弦樂節奏律動淡入淡出,打造出可辨識的空間;無痕銜接起綿延的時空流動。配樂、音樂劇歌曲和歌仔聲腔建構表演之外的音景,音樂不只是戲的輔助者,在物理面自成獨立星系。
6月
06
2024
《相看儼然》作為文學改編成戲曲的作品成熟度頗高,透過戲劇語言講述文學情懷,不同劇種同台融合、共敘故事相輔相成,但未有突破原著力度之觀點是較為可惜之處。
5月
27
2024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